据说退林(草)还耕、退坟还耕、水稻上山是为了防着美国卡中国脖子不出口粮食给中国,没想到当初种树的和现在砍树的竟然同是一批人。当人们走出中国,看看世界,会有另外的看法。德国平均人口密度是中国的1.56倍,德国的粮食(食品)生产能够满足本国的需求,虽然德国市场上供应粮食(食品)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中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粮食总产不及中国一半,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是中国的一半,为什么印度不怕被卡脖子?为什么印度还是粮食净出口国?1998年长江洪水后,土共实施退耕还林(草),当时的一个理由是: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当时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约400公斤;如今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60公斤,还进口每人100公斤,为什么还总是担心粮食供应安全?退林(草)还耕、水稻上山的结果是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共逼着森林呻吟,森林必将逼着土共呻吟了!
图1:退林还耕、水稻上山,结果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一、农管登场,保供稳粮?
最近中国大陆网站上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农管下乡、退坟还耕、退林(草)还耕、水稻上山、新农村建设、拆除农宅、新上山下乡运动等,都围绕一个主题粮食供应(准确地说应该是食品供应),主要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农管下乡。
图2: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3月30日,2023年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稳粮保供”专项行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出席活动并讲话[1]。邓小刚指出,农管下乡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打一场稳粮保供的法治漂亮仗。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国务院刚刚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要求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着力聚焦耕地保护等重点领域,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
图3:农管下乡,管种地的比种地的要多,这是什么治国之策?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说到粮食供应安全问题,专家们特别强调人多地少的中国特色。2022年末中国人口为14.1175亿[2],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7人,约为全球平均水平(60人/平方公里)的2.5倍。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以全球9.3%的耕地养活了18.4%的人口[4]。在南京大学学习期间,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三十多年一直持续到今天,没有改变。
二、印度人均粮食产量只有中国一半,为什么不需要农管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当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就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德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0人左右[5],为全球平均水平近4倍,是中国的1.56倍。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德国农业出口达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6]。德国的粮食(食品)生产能够满足本国的需求,虽然德国市场上供应粮食(食品)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世界上哪里的粮食(食品)质量好,就从哪里进口。笔者生活的鲁尔区是个老工业区,人口580万,面积443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0人左右,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7]。鲁尔区40%的土地是农牧业用地,为了保护土壤,实施10年一次的轮休制度,政府予以补贴。
Lovely rural countryside in beautiful sunlight. Pasture landscape with barnyards. Peaceful atmosphere of a typical bavarian cultured landscape.
图4:德国的农村,分散的农民庭院,周围的农田与树林,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据联合国最新数据显示,印度2022年人口推算为14亿1200万人[8],将超过中国。印度国土总面积317万平方公里[9]。中国人不能说印度国土面积为317万平方公里,因为中国与印度存在领土纠纷。搜狐网上有一篇题为《印度国土面积只有约300万平方千米,为什么能够养活近14亿人口?》[10]的文章称,印度的国土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千米,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是为什么印度能够养活近14亿人口这个问题令每一个中国人深思。为什么?有人会说,印度的耕地比中国多,这个说法属实。但是另一个事实是,印度耕地面积高于中国,但粮食总产量只有中国的45%[11]。印度的耕地面积大约27亿亩,中国的耕地面积20.3077亿亩(第二次国土调查数据);2020年印度粮食总产量3.03亿吨,同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9亿吨。2020年印度人均粮食产量231公斤,同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441公斤。2020年印度出口大米接近1300万吨,接近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印度出口的小麦也多达400万吨[12];2020年中国进口粮食14,262.1万吨[13]。为什么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31公斤的印度还能够出口1700万吨粮食,而人均粮食产量441公斤的中国还需要进口14,262.1万吨粮食(相当于人均100公斤以上)?难道印度政府不用担心粮食供应的安全吗?不用担心别国会掐脖子吗?
图5:印度国土面积只有约300万平方千米,为什么能够养活近14亿人口?图片来源:搜狐网
在印度旅游时了解到,人口与中国相仿、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粮食总产不及中国一半的印度没有发生过象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大面积饿死人的现象,而且一直还是粮食出口国。为什么?印度也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也有得不到足够食品供应的贫困人口,但是印度宗教团体承担了许多为穷人提供食品和住宿的责任。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到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八年超过站稳1.3万亿斤台阶[14],人均粮食产量460公斤,早已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了。再加上中国每年进口大量粮食,粮食供应(食品供应)是有保障的。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土共政府公布的粮食产量是虚假的,而且与实际的粮食产量相距甚远。所以才有习近平的近忧远虑,睡不着觉,要来回折腾。
二、退林还耕、水稻上山,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到大陆网上有这么一个帖子[15]:
听国内朋友说很多规划中的公园取消了,要重新开始种粮食,我在xhs上随便搜了一下好像是真的。看评论说是防着美国卡中国脖子不出口粮食给中国。还记得当初必考的退耕还林,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少生孩子多种树。没想到当初种树的是现在砍树的同一批人。我妈平时很喜欢去的一个大花市,城里人休闲娱乐的地方,现在都变平了,花农在疯狂清货,长了15年的大茶花树150块钱就卖,主城区还送货上门。郁闷的是好不容易买房的外地人,当初说好的配套公园,体育馆都不修了,又变回农业用地,想象中的城市生活,又过回了城乡结合部。好像还是全国范围的退林还耕。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北京不担心沙尘暴了吗?
图6:全国范围的退林还耕,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7:事出反常必有妖,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三、从退耕还林到退耕还林(草)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这是1998年长江洪灾之后土共提出的口号。
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在《“绿色革命”的伟大工程——退耕还林》[16]一文中回忆道,国家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最初的直接诱因是1998年汛期长江、珠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调研过程中,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总结出了32字灾后重建方针,即“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
1999年8月,朱镕基在陕西延安等地考察时着重讲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等方面的措施。当时有一位水土保持专家,建议将“退耕还林”改为“退耕还林还草”,朱镕基当场接受他的意见,同意改为“退耕还林(草)”(此后有关文件都是这样表述)。所以,退耕还林工程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包括护还林而且包括还草,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退耕还林,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退耕还草。这次延安考察,朱镕基在讲话时要求抓紧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1999至2002年三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341万亩,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
这位水土保持专家的意见非常正确,应该是退耕还林还草,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可以退耕还林,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必须是退耕还草。
图8:中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是严重洪涝灾害的根源,图片来源:邓小卫
四、当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刚过400公斤时土共政府判定粮食总量供过于求,决定实施退耕还林(草)
高俊才指出:当时提出退耕还林的必要性,概括起来主要是三条:
一是生态原因,长期以来开垦的大量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江河湖库淤积,行洪不畅、蓄洪不利,退耕还林是“从根本上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灾害的治本之策”;
二是经济原因,由于连年农业丰收,“全国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国库中储存的粮食多,每年储存粮食需大量的财政补贴,而且陈化粮粮质下降,“以粮食换林草,可以大大减轻粮食储存压力,节省大量的仓储和保管费用,减少库存粮食的陈化、损耗”,拿出一部分粮食用于给退耕户补贴也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一举多得;
三是西部大开发原因,实施退耕还林(草)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效扩大西部农村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这里有一条信息值得重视,也值得与现在的情况做一对比,就是当时全国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原因是连年农业丰收。查找资料,
图9:中国历年粮食产量(1949年至2021年,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17]
1996年中国粮食产量:50453.5万吨,人口12.18亿,人均粮食产量414公斤;
1997年中国粮食产量:49417.1万吨,人口12.3亿,人均粮食产量402公斤;
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51229.58万吨,人口12.42亿,人均粮食产量412公斤;
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50838.58万吨,人口12.53亿,人均粮食产量406公斤。
1999年中国进口粮食72.14万吨,出口50.03万吨[18],净进口粮食22.11万吨,人均净进口粮食0.176公斤,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在1998年、1999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400多公斤的时候,土共领导人做出“全国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的评价,要实施退耕还林(草)的措施;而到了2023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60公斤、而且还人均进口粮食超过100公斤,此时土共领导人却认为粮食供应无保障,要实施完全相反的退林还耕措施?
五、退耕还林(草)工程总投入已经超过5000亿元,退林还耕工程需要投入多少亿?
2019年7月10日《经济日报》发表题为《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19]的报道指出,自1999年启动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20年来,我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特别是2014年,国家做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到目前为止,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涉及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2017年起,退耕还草的补助标准由8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退耕还林种苗造林费补助由每亩300元提高到400元,使新一轮退耕还林总的补助标准达到每亩1600元。
图10: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根据报道,2023年开始折腾的退林还耕,也要实施补偿的。根据2023年3月28日农交网上题为《退林还耕2023新政策:退林还耕一亩补偿多少钱?》[20]的报道,退林还耕一亩补偿90元。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2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90元。还生态林补助期限为8年,还经济林补助期限为5年。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长江和淮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还有报道说,退林还耕,水稻上山,把耕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可以获得三千元的补助[21]。
补偿费,加上每年资金补助和粮食补助,总计应该不会少于退耕还林时的总补助标准。退耕还林(草)工程投入已经超过5000亿元,在中国GDP数字上体现的就要超过5000亿元;退林还耕工程,投入也不会少于5000亿元。退耕还林、退林还耕,中国又回到了起点,但是中国的GDP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中国GDP高速发展的秘密。这和中国的住房建了拆,拆了再建,建了再拆,拆了再建是一样的,房地产创造的GDP很高,而房地产创造的价值不断流失,最终住房的平均使用年限只有30多年。
图11:退林(草)还耕,中国还准备投入多少钱?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六、历史的教训,长江中上游的森林砍伐是1998年长江洪灾的最主要原因
1998年长江洪灾之后,中国的知识份子帮助土共政府寻找长江洪水的原因,长江中上游的森林砍伐是最主要原因。
森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它的功能有如,提供燃料、提供木材、涵养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轻雾霾、美化环境、预防灾害等等。现在人们对森林的吸碳、制氧功能愈来愈重视。同时森林也是是陆地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22]。识字的中国人都知道。森林由五个木组成。仓颉造字,有木、林和森这三个字。木字中间是主干,下面是树根,上面是树枝树叶。独木不成林。很多树在一起,就是林,林由两个木组成。三个木就成森,而且是两个木在下,一个木在上,表示很多很多很多树,而且很高大。森林由五个木组成。词源解释森林为:“乔木丛生而众多者”。众多植物在森林群落中互为依存、互为支撑,自然地组成多层次,如树冠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等。而人工造林、经济园林则缺乏层次[23]。
陈昌本在《水患中国》[24]一书中指出:林业科学家告诉我们,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是涵养水源的聚宝盆。森林里的林冠和根系可以吸纳降水量约30%,林下的落叶植被可拦蓄降水量约30%,森林区比无森林区可削减洪峰流量70%至90%。这样,再大的降雨经过森林的吸纳拦蓄,也不容易变成山洪了。据测试,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森林采伐区比森林保护区的洪水量大2至3倍,而流淌的时间,森林采伐区比森林保护区短2至3倍,就是说,无林区的降水量容易形成突发式山洪。相反,对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实测说明,在枯水期,森林植被良好区域的产水量,为无林流域的2.2至2.6倍,就是说,森林是涵养水源最理想的水库。
土共政府并不是把森林看作是涵养水源最理想的自然措施,而是认为大型或者超大型水库才是防洪抗旱的关键措施,因为它们是人所控制的,听人的指挥调度。其实,建造大型或者超大型水库,就要淹没许多良田。根据2021年8月26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25],中国现有水库面积水库水面336.84万公顷,即5052.55万亩。就是说,为了建造水库,水库损失了0.5亿亩最为肥沃的河谷耕地。
退林(草)还耕,水稻上山,用挖掘机将山坡整理成梯田,连个防止水土流失的堤坝也省了。一场大雨、暴雨来临,泥沙剧下,形成泥沙流、滑坡,后果不堪设想。
图12:退林还耕,水稻上山,这样的高标准农田能防止水土流失吗?图片来源:搜狐网
不知道读者是否还记得2021年7月20日郑州暴雨灾害,受害最严重、死亡失踪23人的郑州市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主要原因就是王宗店村附近地区的水土流失。郑州市防洪是依靠周围大大小小的143座水库,其中离市中心最近的是郭家咀水库。郭家咀水库原设计总库容487.6万立方米,国务院调查实测所得总库容仅222.3万立方米,仅为原设计的45.6%。水库大部分库容为泥沙所淤积。当暴雨来临时,郭家咀水库发生漫坝事件,大坝发生大规模坝体滑坡,差一点发生溃坝[26]。这说明,水库是水土流失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在中国的洪水过程中,如果水库不起作用,土共政府是束手无策,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了。
陈昌本写道:我们逼着森林呻吟,如今森林逼着我们呻吟了。由于森林减少,带来了长江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利专家告诉我们,50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0%;到9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1%。
根据土共官方报道,长江流域实施退耕还林(草)等措施后,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到2020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33.7万平方公里[27]。回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的水平,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迹象,是痛定思痛后的改进。
如今又要折腾,要退林(草)还耕、水稻上山,而且还是那么振振有词,什么深入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什么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什么打一场稳粮保供的法治漂亮仗等等,就是忘记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退林(草)还耕、水稻上山、农管下乡,未来中国大地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洪涝灾害继续加重,是每一个具备基本知识的中国人都可以预见的。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1]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023年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稳粮保供”专项行动在长沙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2023年3月30日,
http://www.moa.gov.cn/xw/zwdt/202303/t20230330_6424362.htm[2]数据概览:2022年人口相关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
https://www.ndrc.gov.cn/fgsj/tjsj/jjsjgl1/202301/t20230131_1348088.html[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况,中国政府网,2005年6月16日,
http://www.gov.cn/ziliao/zgjk/2005-06/16/content_6816.htm[4]任泽平:中国土地资源稀缺吗?新浪网,2019年9月23日,
https://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9-09-23/zl-iicezzrq7722323.shtml[5]德国人生活的地方,德国网,
https://www.deutschland.de/zh-hans/topic/shenghuo/shenghuofangshiyumeishi/deguorenshenghuodedefang[6]有关农业的十个事实,德国网,
https://www.deutschland.de/zh-hans/topic/huanjing/deguodenongyeshigeshishi[7]维基百科:鲁尔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2%81%E5%B0%94%E5%8C%BA[8]印度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国家?外媒:喜与忧并存,澎湃新闻,2023年1月19日,刊登在湖南红网,
https://news.rednet.cn/content/646745/53/12248387.html[9]维基百科:印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A6[10]地理沙龙号:印度国土面积只有约300万平方千米,为什么能够养活近14亿人口?2020年3月1月,
https://www.sohu.com/a/376950605_794891[11]繁华万里775:印度耕地面积高于中国,粮食总产量,为何只有中国的45%?新浪网,2022年9月8日,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301049552_1b32d2cd00200102dw.html?from=history[12]上林院:印度粮食产量不足中国一半,粮食却大量出口,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搜狐网,2021年10月24日,
https://www.sohu.com/a/496911988_114502[13]2020年我国进口粮食达到1.4亿吨新高,怎么看?腾讯网,2021年6月14日,
https://new.qq.com/rain/a/20210614A08C9Z00[14]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日报,2023年1月23日,
http://www.gov.cn/xinwen/2023-01/23/content_5738524.htm[15]有人来谈谈国内退林还耕吗?????
https://redian.news/bbs/7930[16]高俊才:“绿色革命”的伟大工程——退耕还林,装潢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2019年9月30日,
https://www.ndrc.gov.cn/xwdt/gdzt/cl70zn/201909/t20190930_1197751.html[17]国家统计局:中国历年粮食产量(1949年-2021年),
https://www.shujujidi.com/hangye/646.html[18]皮书数据库:中国历年粮食出口进口数据,
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multimedia/ImageDetail?SiteID=14&type=Picture&ID=5284970&ContentType=MultimediaImageContentType&isHost=null[19]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经济日报,2019年7月10日,刊登在人民网,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710/c1004-31224789.html[20]退林还耕2023新政策:退林还耕一亩补偿多少钱?农交网,2023年3月28日,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3995.html[21]小它芬儿:退林还耕、水稻上山!3000元改造的高标准农田真的质量“高”吗?2023年2月7日,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647267228_121662156[22]王维洛:中国和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的演变——藏在靓丽数据后面的中国和西藏生态环境真相,博闻社,2016年9月16日,
https://bowenpress.com/news/bowen_131486.html[23]同上
[24]陈昌本,水患中国,第293页,作家出版社,2002年,北京
[2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新华社,2021年8月26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21-08/26/content_5633490.htm[26]王维洛:郑州水灾真相难以掩盖(之四),议报,2022年2月14日,
https:///?p=244847[27]从水土流失区到绿色“聚宝盆”——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新华社,2021年12月25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21-12/25/content_5664589.htm[ 此貼被戴璐的屄屄在2023-04-27 23:12重新編輯 ]
赞(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