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惨案年年有,最近又来了一桩。 近期,迪士尼真人电影《小美人鱼》登陆国内院线,却遭遇严重“水土不服”。 由于大部分观众对新美人鱼造型难以接受,这部耗资2.5亿美元的作品反响惨淡。 上映首日,该片仅拿下366万人民币票房,数据在迪士尼同类电影里极为少见。 而如今该片上映近2周,12天不足3000万的票房,更远远低于预期。 对比同样近期上映的《蜘蛛侠》《多啦A梦》等IP延伸作,《小美人鱼》数据完全比不过。 而在每日票房榜上,其数据更跌至第13位,已落定院线炮灰位。 在脏辫版美人鱼“踩碎”不少人童年滤镜后,《小美人鱼》也让迪士尼经历内地市场的最大惨败。 数据是直观的,但却有人不承认。 近段时间,不少美国媒体就坐不住了,就《小美人鱼》在华票房失利一事无脑护犊子。 不少美国本土媒体人就批评,《小美人鱼》的票房扑街,是内地观众审美降级、甚至“种族主义”的体现。 甚至于,还有媒体上升高度,拿《小美人鱼》中方海报蓝色画风做文章,暗示此举是刻意隐去美人鱼肤色的“种族主义”。 好家伙,票房卖不好要怪中国观众??? 这一点,连官媒都听不下去了。 日前,人民文娱就撰文回击美媒的奇葩观点。 人民文娱认为,将票房卖不好推给“种族主义”,本身就是在乱扣帽子。 而忽略影片本身问题,强行用美式“正确”教育中国观众提高审美,更令人贻笑大方。 而人民网的评论区里,也挤满了中国网友的吐槽: 这年头不看西方电影都需要反省了? 也让他们看看流浪地球2呀,排片都不给,还在指责我们的审美? 凭什么美国的主旋律,非要其他国家买单?自己地区开心不好吗? 我就是不喜欢,难道我连不喜欢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那么,在这场舆论风波的背后,《小美人鱼》究竟有没有这么“差劲”呢? 让我们接着往下聊吧。01、小美人鱼遇冷原因,无关肤色 谈及《小美人鱼》选角,人民文娱曾用这样一句话回应: 让不合适的演员出现在不合适的位置。 诚如官媒所言,新美人鱼最直接观感就俩字——不搭。 《小美人鱼》出自北欧作家安徒生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主人公是一个在海底、与人类相爱的北欧人鱼公主。 1989年,迪士尼选择动画化该IP,并修改原故事美人鱼被抛弃的结尾,改为王子公主双向奔赴的美满结局。 在童话IP加成,也在迪士尼精良制作的助推下,动画版《小美人鱼》大获成功成为时代经典。 多年以来,提及这只小美人鱼,人们已根深蒂固浮现出红发碧眼、肤白貌美八个大字。 但在这次翻拍中,真人版美人鱼则一连踩了三个雷,导致外界风评走低。 第一个,推翻几十年的人设形象。 在外界对美人鱼形象已有基本认知之下,迪士尼这次却刻意来了次形象颠覆。 在启用黑人女歌手哈莉·贝利出任女主后,新版美人鱼造型极具开创性。 红发?那指定是没有的,碧眼?那也不存在。 肤白嘛,那就更没有了。 再加上极具黑人特色的脏辫发型,新美人鱼甚至让人怀疑它来自纽约布鲁克林而非北欧海域... 新美人鱼主打的这个形象大反转,显然让人适应难度极大。 第二个,则在于外貌匹配度; 事实上,即便我们说服自己接受角色造型的大跳跃,大部分人也很难突破下一道心理槛。 那就是美人鱼的核心点——外貌问题。 抛开人鱼属性,美人鱼的人设关键点显然也包括“美”这个字。 换造型忍了,换肤色也罢,但你总要给我们一些美的观感吧。 尽管青石很不想正面角度进行外貌点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小美人鱼》是个对主角外貌形象要求很高的作品。 同时,尽管小演员本人生活中造型颇受好评,但转换进戏里,她的人鱼造型与大部分人认知的“美人鱼”明显有差距。 再加上一些稍显奇怪的镜头打光,更让角色画风更拉低不少... 这个问题,就像一些网友所表达的: 美人鱼的“黑不黑”不是问题,问题是她的造型不美啊。 第三点,则在于片方强加的“肤色轴对称”。 或许是为了让黑美人鱼不孤单,片方在剧情设定上也做出很多对应调整。 包括让小美人鱼的姐姐们也拥有不同肤色... 也包括让王子的母亲拥有黑色血统,为达逻辑自洽,甚至不惜将王子身世改称为“被收养”... 在这样刻意的操作下,真人版美人鱼在画风上也与传统IP渐行渐远。 或许这是片方视角里的开创性壮举,但在不少人眼中,却很可能是一种瞎折腾。02、小美人鱼游不进去的,不只有内地院线 事实上,自陆续在全球各地上映后,《小美人鱼》的“水土不服”不只有内地一处。 截止6月6日最新数据,该片除了在北美市场拿下1.86亿美元票房,在其他非北美地区票房是各种惨淡,第二高的地区也仅有2000万。 而在亚洲市场,这个数据更是直观。 在接连于中国、韩国、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上映,至今,这些地方院线的《小美人鱼》票房均未突破500万大关... 该片当前最好亚洲市场成绩(注:截止至6月6日0时)也仅有韩国院线的440万美元,但这也仅比内地市场多了不到百万。 更扎心的还在后头。 在小美人鱼的“故乡”丹麦,娘家人也不惯着她... 自上映以来,该片在丹麦票房仅为77.6万美元,甚至还不到中国市场的四分之一。 当然,丹麦和中国的市场体量不是一个级别的。 我们拿它和丹麦本土电影的票房对比,丹麦有一个很出名的电影《狩猎》,在丹麦本土电影里算是较为热门的,本土票房有790万美金。 一部本土知名IP改编的商业大片,票房仅有它的10分之一,说出去也蛮丢人的。 最近在丹麦上映的爆米花大片《速激10》也有134万美金,也就是说,这部新《美人鱼》真的很不争气,在丹麦同样很不受待见。 而与冷淡的院线数据形成对应的,则是影评网站上的糟糕反馈。 德国市场,该片在映前就被德国网友打出0.7分的超低分(满分10分)。 而在知名影评网站IMDB英国、巴西、墨西哥三个国家分站上,则因为出现大量的负面评论,而迫使网站特别贴出告示。 就连美媒自诩的北美主阵地,也不太守得住。 在去年真人版预告发出后,24小时内足足积攒了143万次点踩,一举创造好莱坞电影最多点踩纪录。 而那期间,词条“这不是我的爱丽儿”也被欧美网友刷上热搜第一。 甚至于,连片方设想的主受众黑人群体也不全然买账。 这位黑人博主,就吐槽事件本质在于好莱坞编剧太懒: 这与种族无关,问题的核心在于好莱坞太懒,不出新作。 显然,从舆论角度看,这场“新美人鱼”的认知分歧,不只在于内地市场。03、小美人鱼式“颠覆审美”,已是好莱坞多年通病 事实上,打着肤色旗号进行的意识形态宣传,在近几年的好莱坞并不少见。 从尊重群体多样性的角度,这样的操作本身没问题。 但问题在于,这架不住一些人在此基础的过度发挥。 在这方面上,《小美人鱼》不是唯一的例子,也未必是争议最大的。 比如,在真人版《匹诺曹》中,蓝仙女就被改成黑人光头的奇特形象。 原版里金发飘飘的仙女范,折射到真人版画风的差异令人无奈。 在这里,很多人就真的忍不住了。 好歹设定里是个仙女,不能你说拿根仙女棒就是仙女了吧? 就像不少网友说的,肤色调整没关系,但黑人里可选的“仙气范”女明星也很多,这番魔改又是闹哪样! 而在网飞作品《安妮·博林》中,槽点争议也不小。 在这部描述英国王室的作品中,他们直接颠覆性地英国女王设定为黑人。 这几乎罔顾历史事实的情况,这让网友吐槽不已。 IMDB历史最低分1.1以及豆-瓣平台2.3分的英剧最低分,也显现观众对魔改历史的不满。 而来到今年,依旧有负面例子。 网飞的纪录片《埃及艳后》中,制片方同样开创性地将有希腊血统的埃及艳后,设置为黑人属性。 而这,同时惹怒了埃及和希腊两国网友。 他们甚至在联署平台上发起抗议联署,发动超8万人加入签名抵制行列。 还是那句话。 这一切与肤色与种族没有关系,核心点在于“不合适”。 就像这位暴躁黑人老哥所表达,就是不喜欢。 他们希望的是原创的黑人公主,是具有代表性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把原作肤色改动。 显然,看似为讨好某一群体而做出的意识表达,实则只是好莱坞单方面强加意识的病态心态。04、从《小美人鱼》身上,我看到《流浪地球2》式的双标案例 从《小美人鱼》票房在华遇冷、却引发部分欧美媒体跳脚一事,我想到了年初《流浪地球2》在欧美的舆论风波。 事实上,两部电影在欧美媒体口中的“形象不同”,本质上也是一种“欧美式傲慢”的体现。 这种欧美式傲慢,体现在小破球身上就一句话: 我们(欧美媒体)觉得你不行,你就不行! 年初,剧情内核和特效水平堪称上乘的《流浪地球2》上映后口碑全线走高。 但在肉眼可见的质感面前,一些欧美媒体不仅拒绝承认作品水准,还阴阳怪气起来。 《纽约时报》就尖酸地批评该片叙事想法愚蠢可笑,情节脱离现实,甚至只给了30分(满分100分)的超低评价... 而另一家名为《Common Sense Media》的媒体则从意识形态入手,批评《流浪地球2》民族主义情结浓重,“让人感到厌烦”。 但殊不知,美媒引以为傲的科幻经典《独立日》正是主打“美国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情节,而片中将美国国庆日被设定为人类独立日的设定,也是更为极致的民族主义。 而对小破球“月球核爆”设定嗤之以鼻的《纽约时报》,却对好莱坞电影《月球坠落》里同样脑洞大开的月球陨落毫无异议。 如此的双标眼光,也让人将他们的“欧美式傲慢”看在眼里。 而如今,这份欧美式傲慢折射到《小美人鱼》身上,却变为另一句话: 我们(欧美媒体)觉得它行,你就得跟着“行”! 在脏辫美人鱼在全球院线大规模“水土不服”时,部分美媒却将枪口对准内地市场,发出所谓“审美降级”论调。 为让人接受这个画风奇特的“小美人鱼”,他们不惜按头扣以“种族主义”帽子,如此高高在上的姿态,显然令人感到不适。 事实上,关于《小美人鱼》这部电影,青石认为也不全是槽点。 包括小女主贯穿全片出彩的歌喉和迪士尼一贯稳定的歌舞戏发挥,都是影片亮点。 而即便对美人鱼形象颠覆性改编引发争议,若市场接受度逐渐提高,我们也愿意保留探讨空间,尊重最广大群众的意见。 毕竟,审美是自由的,审美的表达也应该是。 我们理解“部分欧美媒体”对于美与丑有自己的定义,但也更理解市场群众对于美与丑有自己定义。 只是,不管是《流浪地球2》也好,还是如今的《小美人鱼》也罢,希望背后的“欧美式傲慢”能收一收。 美与丑,对与错,一切交由市场评判。
========== 转网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