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
本頁主題: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呢?这又到了毁三观,正三观的时候啦。嘿嘿。如果按照旧的传统历史陈述的标准,太平天国可以说成是拜上帝教乱。一群拜上帝教徒发动的暴乱,就和川楚教乱,天理教乱,甘陕回乱,一回事情。
        把太平天国说成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农民起义”,这是用现代的人标准,去解说评价古人,这种做法本身就有逻辑上的问题,我们估计接受这种方法,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评价一下太平天国。世界观,价值观很重要哦,同样是现代人,也会有不同的三观嘛。
        先说破除迷信传统,太平天国是使用国家暴力,强行剥夺了百姓的信仰自由,这种方法就是错误的。更何况,用暴力剥夺了百姓信仰自由之后,又用暴力强加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愚昧迷信给百姓。这算破除迷信么?龙王爷和天父附体,那个更迷信?
        太平天国声称废除孔教,但是事实上,太平天国的各项等级尊卑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和约束,更远胜过明清礼教,太平天国那里有反所谓的封建传统?
        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废除私有财产,废除传统家庭,本身就是违背传统人伦,更何况在实践中,只是剥夺了广大中下层民众的私有财产,供极少数上层领袖穷奢极欲,荒淫挥霍。
        太平天国的tian朝田亩制度,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这是其一。其二,tian朝田亩制度是一个神权统治的宗教国家制度,剥夺了民众信仰和教育的自由。所以产权归天国所有,事实上,就是归天王这些权贵统治阶层所有。
        洪任玕的资政新篇,内容里有许多西方的现代社会理念,有许多正面的主张,这套理论是和tian朝田亩制度完全对立矛盾的。但是资政新篇从来没有被太平天国认可过,更没有执行过。资政新篇是明确保护私有财产的,甚至都引入了西方的“专利”制度,这是完全和tian朝田亩制度和圣库制度相抵触的嘛。
        太平天国的反满口号,完全是鼓吹狭隘的种族主义,人为的制造中国的族群对立和仇恨,这和纳粹的区别在哪里呢?
        最后说到所谓的反帝,太平天国一直和西方列强眉来眼去,勾三搭四,反帝之说,从何说起?反清帝国主义?胡林翼围剿太平军的时候,洋人的轮船还在给太平军运输粮食呢。是不是可以说,在西方列强来临的时候,太平天国勾结西方列强,削弱清国?
        太平天国是一个军事国家形式的民间宗教叛乱,这个怪胎,给清国造成灾难,给百姓带来灾难。有学者估计,太平天国教乱,至少导致了三千万清国国民的死亡。
        说完太平天国,要回过头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啦。
        1843年的南京条约之后,清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夷商们满怀希望,清国开了五口啦,这下作买卖要搞大了。可是事实上,除了鸦片的贸易额增加了,其余的贸易额反而减小了。
        五口通商之后的发展是,包括广州在内的四个口基本是废了,而上海开始蓬勃发展。
        到1850,宁波只有19个洋夷居住,福州则是10个,其中有7个是传教士,广州和厦门基本没有洋夷居住。厦门的贸易,主要是清国人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那本来就是福建的走私贸易,现在合法化了,夷商基本无法插手。英国商人主要的买卖是劳工运输,把招募到的苦力劳工运去古巴等地的甘蔗种植园作苦力。
        后世发展起来的上海本来是黄浦江边的农村,远离松江,当地没有庞大的士绅势力,也就不存在仇夷排夷的民间势力,发展迅速。
        初到上海的洋夷们其实是在城里小百姓家里租房子住的,上海道台和士绅都觉得这可太不妥当啦,管理起来也不方便;而且和开放包容的唐宋元完全相反,闭关锁国的明清两朝,讲究华夷之防,华夷杂居,那不是教坏了纯洁朴实的小百姓了嘛。
        洋夷也觉得城里卫生条件差,乱哄哄的,希望能够在城外自己租块地盖房子住。于是1845年,双方签署了“上海租地章程”,这样一来,不仅洋夷们高兴;清国的人们也都很满意,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办法,从此开始了各地洋人租界的历史。
        发展到1850年,上海租界内已经有了一百多户的夷商家庭,还有五个洋夷医生家庭,和十七个传教士家庭。
        而在广州,则是和上海完全相反的局面,广州城里没有一个洋夷,事实上,广州城里,洋夷根本就没有进去过。
        鸦片战争中,英军在广州是打过仗的,战火一起,那一定是有死伤的。清军用火攻夜袭夷舰,没烧到夷舰,倒是烧了一大片民房,可是这笔帐,那得算到洋夷头上吧?就说所谓的三元里大捷好了,虽然中国的学者们没去认真研究过百姓的伤亡,但是估计过去,可能是死伤相当惨重的。不少民间百姓和英夷,那是有血仇的。
        另一方面,广州和厦门福州宁波一样,当时已经是很成熟的大城市,有庞大的士绅阶层存在。这些人,在百姓之中,那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的,本来清国实际管理统治百姓的,那就是这个士绅阶层。而他们对洋夷,则基本就是鄙夷和敌视的心态,他们组织起了各地风起云涌的民间抗夷斗争。
        士绅们鄙视仇视洋夷其实很好理解的,一方面这帮子洋夷靠武力逼着朝廷签了城下之盟,他们忠君爱国自然敌视这帮洋夷,要不是琦善那厮里通外国开门揖盗,林则徐大帅早就剿夷成功了。另一方面,他们有限接触到的洋夷,表现出来的行为实在是堕落野蛮,毫无教化。
        耆英不是曾经私通过洋夷么,他还跑去和英夷一道吃过“大餐”。据他回来说的,洋夷的媳妇,还居然跑出来大摇大摆地和耆英一道吃饭。这洋夷叫不懂起码的规矩礼数,这女夷叫没有起码的廉耻之心。林则徐自己到澳门,还听说,这帮子洋夷,居然是男女交往,自己选择婚配对象!这这还有没有男女之防啦?这这还有没有父母之命啦?这非但是毫无廉耻,简直就是忤逆不孝啊!
        近墨者黑,近猪者痴!
        士人们洁身自好,谨守华夷之防,不理睬不接触这帮子夷人。可是小百姓那是愚民啊,这要是由着这帮道德堕落的洋夷跑进城里来和小百姓住一起,和小百姓接触交往多了,这风气不就堕落败坏了嘛。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3 17:19
TOP Posted: 01-23 21:08 #150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当时的士人们是有责任感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忠君思想,都使得他们出来组织发动小百姓,抵抗这些洋夷。
        1850年的时候,福州城外来了两个洋夷,一个是传教士,一个是医生。最初的洋教士呢,一般都是靠办医院啦,办教育啦,这些方法来吸引清国的小百姓。洋夷们会看病,而且还有办法帮人戒鸦片,慢慢的名气就大了起来,跑来找他们的也越来越多。他们就向县令提出来,要方便百姓嘛,希望能在福州城里居住,这要求听着合理,县令就批准了。
        当时林则徐已经退休之后回到福州作士绅,听说居然有两个洋夷跑到福州城里了,还租了乌石山的一座叫神光寺的破庙居住。这怎么可以容忍?朝廷怕你们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县令也怕你们允许你们进城居住。可是俺们百姓不怕你们洋夷!
        林则徐对付洋夷,那轻车熟路啊,马上领导当地的士绅们开始民间抗夷斗争。一方面写信给英国领事,严重警告英夷,要求立刻强行驱逐这两个洋夷出城。另一方面,发动人民群众啊,办团练乡勇,甚至已经作好准备要歼灭来犯之洋夷了,林则徐还真巡视检查了闽江口的海防炮台。
        县令那敢管这事啊,林则徐林文忠公,那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人物,而且退休前是总督级别的封疆大吏,县令知道这事不能这么办,可是也不敢说啊,赶紧的跑去找福建巡抚徐继畬。
        徐继畬那其实是当时脑子非常清楚的士大夫,他曾经写过一本书“瀛寰志略”,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而且他的见识,更超过了之前的魏源。
        徐继畬觉得,洋人的强大,并不是武器练兵作战方法那么简单,洋人的强大,是因为他们的政治体制好。他甚至还称赞美国的华盛顿“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他觉得,美国的华盛顿,自己带兵打仗夺取了国家却不作皇帝,而开始了不世袭的共和国,治理国家,不靠武力强大,而是靠的善良美德,这样的人物,是古今中外头一号的伟大人物。
        当然,这些话他是私下里说,公开可不敢说,朝廷上更不敢说,那不成了卖国贼了嘛,嘿嘿。
        徐巡抚觉得一方面告诉林则徐应该慢慢想办法赶走洋夷,免得冲突加剧冲突扩大;一方面另暗中下令,告诉福州小百姓三不,第一不准去帮洋夷干活修房子,第二不准去听洋夷传洋教,第三不准去找洋夷看病。慢慢地用这个办法逼走了洋夷。
        当时福州城里的爱国学生们,就包围了洋夷居住的寺庙进行恫吓威胁。英国领事要求清国官府保障英国臣民安全,徐继畬就派兵在那个寺庙巡卫,免得闹出大事。
        林则徐则联络福建和北京的官员士绅,弹劾徐继畬卖国,这事情闹大啦,最后不仅被罢了官职,而且身败名裂,当时士人们都说他是卖国贼。
        如果说,福州只是百姓抗夷,而巡抚卖国的话,那么广州就更猛啦。广州是官府和百姓都抗夷!都倍儿爱国。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清国依旧没有外交概念,但是毕竟意识到,夷务是要有个专门的大员来管理的。于是当时的体制是,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主理夷务,两江总督副之。
        最初的钦差大臣是耆英,他也意识到广州民间的仇英情绪,那时候还发生过乡民暗杀洋夷的事情,耆英只能秉公办理处置凶犯啊,可是朝内的清流言官,居然弹劾他这叫“抑民奉夷”,意思就是压制民间的爱国行为,巴结迎合洋夷。
        洋夷坚持要按南京条约的规定,进广州城来,民间士绅百姓则群情激愤,一定要抵制洋夷入城。耆英左右为难,他一方面怕允许英夷进城,激起民变,另一方面在英夷那里,他也觉得难交代,那是南京条约上写明的啊。那就只能再虚与委蛇,继续忽悠之能事,能拖多久拖多久。
        到1847年,英国人决定不忍了,派了炮舰开进内河,用武力威胁要求清国官府遵守南京条约,允许英国人进入广州。这下耆英觉得拖不下去了,只好和英国人商量,你看现在广州城里群情激愤,你们现在非要进城,双方一定会起冲突啊,能不能再给我两年时间,让我缓解缓解百姓们的怨恨,那时候你们再来,这样更好吧?
        英国人听了,觉得耆英说的也有道理。
        就这样,英国和清国官府约定了,过两年的预备期,1849年,允许英国商人自由进入广州。
        接下来,耆英请求调动工作了,这活没法干了,他估计两年之后,那就是要出乱子的时候,赶紧的跑吧。
        接任耆英任两广总督的,是徐广缙,他的手下是广东巡抚叶名琛,他们都是林则徐的超级粉丝。上任的时候徐广缙就写信给林则徐,诚恳求教驭夷之法,林则徐告诉他“民心可用”。
        徐广缙和叶名琛就开始组织地方士绅士大办团练,据说当时广州搞出了十万多的乡勇团练,声势浩大。
        1849年到了,时任香港总督文咸来广州见徐广缙,广州城外聚集起数万保卫广州,不许英夷入城的爱国乡勇。这么大的场面,文咸还真被给吓到了,民间百姓这么大反应啊?那么只能再等等啦,等到民间怨恨没这么强烈的时候,再谈进城这事吧。
        从此之后,民心可用,发动群众对抗洋夷,就成了清国官府的一项利器。这是俺们清国民间百姓的意思啊,你们洋人,总得尊重俺们清国民间百姓的感受吧?
        但是事实上,这些展现给英国人看的所谓民意,全是士绅和官府在组织忽悠的,因为日后真的开战之后,英国人在广州城内大街上走着,根本没有百姓表现出任何的敌意行为。
        徐广缙马上上报朝廷,广州官民同心协力抗夷成功,同治皇帝一听可高兴了,赏了徐广缙子爵,叶名琛男爵,同时赐广州百姓“众志成城”御书。
        咸丰皇帝,对夷务的态度和他的父亲不同,上台后就下诏宣布抚夷派的罪状,看样子,朝廷的政策,这又是要抚夷为剿夷了。1852年,坚定的剿夷派叶名琛接替离职的徐广缙出任两广总督,主理夷务。
        叶名琛自认为驭夷有术,而且还别说,当时各地处理夷务的清国官员都觉得叶总督是个能臣。
        叶名琛如何办夷务驾驭洋夷呢?我们来看看可怜的马歇尔的遭遇,嘿嘿。
        美国公使马歇尔到任的时候,要会见叶名琛递交委任书啊。衙役们先是告诉他总督在忙啊,改天再来,如此反复了多次之后,再告诉他说,叶大人出去剿匪啦,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接见你啦。你可以去上海哦,去找上海道台,他们可以帮你转呈两江总督。马歇尔就颠颠地跑上海了,找到上海道台,要求上海道台转呈他的委任书。道台说,这事我那能管啊。马歇尔怒了,说你们这不是玩我么?我要去天津上访,找你们皇帝。
        听马歇尔要去北京,上海道台赶紧的告诉他,您还是去广州吧,刚得到的消息,叶大人剿匪成功啦,您现在去广州,一定能见的到他。
        等马歇尔再跑回广州,叶名琛也答应见他了,马歇尔又不需要见叶名琛了,为啥?新的美国公使麦莲已经到任了。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3 19:58 
TOP Posted: 01-23 21:08 #151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可怜的马歇尔被折腾了两年,楞是连委任书都没交出去,等待麦莲的命运是一样的啦。
        麦莲到广州的时候,英国的香港总督也换了人,文咸离任,接任他的是宝宁爵士。宝宁爵士是有备而来的,带了军舰到广州,要求和叶名琛会面送交委任书,宝宁要求必须在官方场合,总督衙门里会面。叶名琛派人回复宝爵士,亲要是真的这么想见哥,就不能这么矫情嘛,非要在衙门里会面?衙门可是在广州城内哦,你进的来么?人民群众,群情汹涌哦,你懂的。宝宁没脾气啦,灰溜溜地带着军舰回香港了。
        叶名琛把他收拾宝宁的策略和经过专门写奏折汇报给了皇帝,皇帝又龙颜大悦了一把。
        大家还记得当年往厦条约里规定的12年之后再修约的条款吧?而根据英国和清国条约里的最惠国条款,清国给所有国家的“恩惠”,英国都有份。这样一来,就到了重新修订南京条约的时候了。
        英国和美国的公使就来找叶名琛,亲,这到了修约的时候啦,咱们是不是该谈一谈啦?
        怎么对付这些洋夷,叶名琛此时已经轻车熟路啦,反正就是各种推诿拖延啊,想找理由不在家不方便,那还不容易啊,拖死这帮洋夷。英美两夷被拖的没脾气了,就跑上海想去,想找两江总督谈这事,两江总督挺诚恳的,这事要归两广总督叶大人管啊,二位还是去找叶大人吧。一听说要再回广州找叶大人,英夷和美夷脸都绿了,这等到天荒地老,有没有机会见到传说中的叶名琛总督啊?要说他们还挺执着的,哥俩又北上天津去碰运气了,听人说直隶总督,那也是大官。这次去天津的路上,法国公使也加入他们了,三国公使一道去天津,下场可想而知,当地的小官告诉他们,这事俺们作不来主啊,你们还是得回广州去找叶大人。
        这期间广州群众在士绅的带领下,继续爱国啊,和洋夷的冲突时有发生,洋夷每次要见叶名琛,叶名琛总是避而不见。
        叶名琛是认真地相信,他找到收拾洋夷的好办法啦。军队打不过英夷,他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当年在广州摆女人马桶阵的老将杨芳,那是清国的名将,平定川楚教乱,剿灭蒙古叛乱,打过多少硬仗狠仗。杨芳带着部队和英夷打了几仗,他就发现问题了。这仗没法打,清军的炮火根本还打不到夷舰,夷舰的炮火已经劈天盖地砸过来啦。这还不算啊,清军的大炮是固定在陆地上,打夷舰都打不着,英夷的大炮在水上飘着,晃晃悠悠的,居然还能弹无虚发,一打一个准。这不是妖术是什么?
        叶名琛知道军队打不过英夷,但是他为啥不怕呢?因为林则徐教给他们另一个制夷之道,民心可用。发动民间百姓,把洋夷淹没在波涛汹涌的民众中。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不是有三元里大捷么?当时数以万计的各地乡勇赶往增援,当时英国军队和清国官府交涉,你们要是再不驱散这些百姓,英国军队就要开始屠杀了。广州知府余保纯赶紧的赶往现场,和士绅们交涉,让他们约束百姓,带各地乡勇回家。余保纯避免了一场大屠杀,但是在广州百姓眼里,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汉奸卖国贼啊。他去主持南海县的科举考试,学生们都罢考,爱国学生们怒骂余保纯的汉奸卖国罪状,并且用砖头瓦片那些的武器把他给赶跑了。在广州各界百姓的控诉之下,余保纯也就丢了官。
        而广州百姓则坚定地相信,如果不是余保纯遣散了乡勇卖国,人民群众根本不怕英夷。
        叶名琛数次使用民间百姓对抗洋夷,屡试不爽,不论是文咸还是后来的宝宁,都只能铩羽而归。这更让叶名琛坚信,洋夷不可怕,只要发动百姓,办乡勇团练,就可以抵御洋夷。
        从南京条约签署到现在,十多年过去啦,在英勇的广州民众保卫之下,洋夷楞就是没法踏进广州城。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文明的冲突。当时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按照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按那个时代的标准作判断,林则徐并没有错误的地方。英国人所列举的罪状,那就是文明的冲突,按清国的标准,那些都不是错误的,甚至是完全正当的。
        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则就大大不同了。
        当年琦善从天津忽悠义律带兵回广州的时候,曾经告诉义律,不要担心,俺们清国大皇帝,至公至正,不论华夷。意思就是说,俺们清国的皇帝,是讲是非的,不会因为你是华人,或者是夷人,而区别对待。
        可是南京条约之后,徐广缙和叶名琛主理的洋务,就算是按当年的是非标准,也是说不过去的。
        首先,清国百姓暗杀袭击洋夷,难道不应该秉公审理么?耆英处置清国凶犯,居然被说成是“抑民奉夷”,从这时候开始,朝廷到两广总督的态度,就已经错误了。从至公至正,不论华夷,堕落成了,不论公正,只论华夷。
        其次,信守承诺,这一样是儒家的教导。清国已经和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许可英国人自由进入五个通商口岸。结果却背信弃义,组织发动民间百姓阻止英国人入城。
        最后的一条,是关于修约的事情。一味的拖延不见,能解决办法么?洋夷可以漫天要价,叶名琛可以坐地还钱嘛。近代第一个清国外交家,琦善不就是通过自己的周旋和努力,和英国达成了穿鼻条约么?等到后面打起来,那时候洋夷只可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逼着清国接受。
        叶名琛没有意识到,他这么躲起来不见人的结果是,最后会导致外国人觉得,和清国是没法谈判的,只能靠打。而身处一线的英国领事和公使,更是一肚子的窝囊气,只要找到苗头,那一定就把事情往大了搞。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4 11:19
TOP Posted: 01-23 21:19 #152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第二次鸦片的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两起孤立的事件。广西教案和亚罗号事件。广西教案,是非明显,是清国官府显然理屈。而亚罗号事件,则有各种版本的讲述,对来对去也看不清楚那种版本更接近真相,本神探更倾向认为是英国领事巴夏礼在无理取闹,扩大事态。
        1856年的2月,法国传教士马赖神父在广西西林县被官府逮捕,遭到县令使用清国的刑罚处理,毒打之后被关在笼子里示众被折磨至死。马赖已经在广西贵州一带传教两年多,这个行为本身是违反清国法律的,根据中法之间的条约,他应该被移送给法国领事,由法国领事审理这个案件。
        其实这案件按清国的法律都是个冤案,因为是当地官府抓错人了,把马赖误当成当地一个三合会的匪徒马子农,两广总督叶名琛都查清楚这是起冤案,杀错人了。
        就这个案子,清国和法国又开始扯皮,双方鸡头鸭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都还没有个明确的说法。这案子对法国来说是个大案,当时法国的统治者是拿破仑三世,名分地位本来就不被欧洲社会认同,想娶媳妇都没有有地位的贵族愿意把闺女嫁给他。马神父事件要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他对罗马教皇那里都没法交代,那日子就更难过啦。
        所以到后来,英国一宣布要对清国宣战,法国就赶紧的宣布参加群殴。
        1856年十月,发生了亚罗号事件,亚罗号当时停泊在广州,清军水师登船搜查,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涉嫌走私的清国水手涉嫌走私。而该船的爱尔兰船长向英国领事巴夏里报告说,见到英国国旗被清军水师撕毁,由此引发两国冲突。
        巴夏礼坚决要求清国官府释放被捕的十二名水手,并且就撕毁英国国旗一事道歉。
        这里先说释放12名水手的要求,这显然是无理的要求,因为他们是清国国民,而根据南京条约,清国国民归清国官府依据清国法律处置。当年华尔在法庭上就告诉法官,哥是清国国民,哥要精忠报国打长毛,你一个洋夷法官,管的着哥么?
        撕毁英国国旗这事,是真的是假的,还真的众说纷纭。
        叶名琛总督的处理方法是,归还水手,坚决不道歉。
        巴夏礼以此为理由,于10月23日开始发动攻击,27日攻到广州城下,炮轰两广总督衙门,要逼叶名琛出来谈判,据说叶总督“危坐二堂,面无惧色”,说不出来见你就不出来见你。叶总督同时下令,悬赏百姓杀夷,这是要发动人民战争啦。
        巴夏礼还真就拿他没办法,因为当时英国政府都还没授权战争呢,巴夏礼手下兵力不足,只好带兵撤回了香港。
        这时候爱国群众行动起来啦,暴民们焚烧了广州城外的十三行,就是和洋夷们作买卖的广州十三行。
        叶名琛认为是他的民心可用战术大获全胜,又上报大捷战功,战报里不仅是把英夷给打败了,甚至还击毙了英酋海军上将西摩爵士。
        此时法国人找上了英国人,你们兵力不够啊?俺们合股啊,单挑不够,咱们群殴吧。
        12月,五千多英法联军卷土重来,再回广州找叶名琛,下最后通牒,要求叶名琛出来见面谈判,叶总督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打不死洋夷,叶总督打算急死洋夷,嘿嘿。
        英法联军攻入广州,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后人有讽刺叶名琛作“六不”奇葩,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但是我们要是还原历史,应该理解叶名琛的选择。叶名琛看重自己的声誉名节,难道让他去和英夷谈判,作卖国贼么?他不论怎么谈,谈出什么结果,朝野都会骂他是卖国贼,琦善那就是前车之鉴。
        如果作战呢?当时清国的所有兵力都在和太平军作战,挽救国家的危机,根本没有兵力可以调遣到广州来帮助他作战,更何况,官军来了,一样打不过洋夷。
        不论谈判还是作战,最后都是身败名裂的卖国贼汉奸结局,叶名琛心知肚明。林则徐都知道,他自己写信给朋友说,就算韩世忠岳飞复出都打不过洋夷。但是他却要告诉朋友,这话千万别外传啊。在那个年代,谁要说打不过洋夷,那肯定就是朝野攻击的卖国贼。
        在这种情况下,叶名琛只能够能拖就拖,不见洋夷,另一方面,他寄希望于民心可用。
        但是民众背叛了他,群情汹涌的民情欺骗了他。英军退去的时候,奋勇的广州民众勇敢地焚烧了十三行。英军再打来的时候,乡勇则作鸟兽散。不仅如此哦,英法联军入城之后,百姓还真作了带路党,领着英国军队去藩台衙门里般库银。
        之后英国人让被俘虏的广东巡抚柏贵继续管理广州民政事务,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英军占据了广州四年。没有了官府的支持,士绅们也忘记了爱国啦,那小百姓就继续作顺民啦。在这四年里,英国人在广州出入平安,而且和当地小百姓相处的相当的融洽哦。
        叶名琛被俘之后,颇有气节,以苏武自居,被英国人囚禁在印度,誓死不食夷粟。当自己从广州带去的粮食吃完了之后,绝食而死。
        按清国时代的标准来说,他唯一所明显不足的,是没有在城破之日,自尽殉国。
        攻入广州的英军收获巨大,不仅是劫掠了藩台衙门的库银,更关键的是大批的清国内部官方文件被英军缴获,当年应该也没有保密意识,叶名琛没有下令焚毁这些材料,英军从这些清国内部的官方文件里探知了许多清国的政务机密。
        此时英国国内则是掀起了一场风波,亚罗号事件是前方的公使自己在职权范围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英国政府的正式授权,因为宣战,那是需要国会批准的。
        1857年3月3日,英国国会平民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院,以263票对249票通过决议案,谴责英国政府的暴行。决议案称,清国政府并没有公开宣称不履行条约,1842年以来南京条约内容无法履行的事实,并不能够足以指控清国政府有违约行为。而亚罗号事件的发展情况,并不足以给英国政府正当的理由采取暴力行动,国会将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亚罗号事件真相。
        这事情似乎朝着有利于清国的方向扭转啦,蛋是,巴麦尊勋爵那是相当有经验的政客,他依据他所拥有的权力,宣布解散本届国会,立刻重新改选。
        这期间当然就是造舆论拉选票,各种各样的公关私关活动啦。清国连个驻英国公使都没有,还不就只能由着主战的英国政客和鸦片商人们随意忽悠,争取民心。
        重选过的国会,基于英国领事巴夏礼的报告,通过决议,对清国展开军事行动,同时正式邀请当时有在华利益的法国,美国和俄罗斯,组成联盟,共同打击清国。
        1857年3月,英美俄法四国公使一起到了上海,找到当时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谈判修约。两江总督说,这事不归我管啊,亲们,主理洋务的那是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啊,你们得去广州找人谈判啊。
        这不是瞎掰嘛,当时两广总督都在印度作苏武啦。四公使于是又要求跟清国内阁谈判修约,得到内阁回复,这事情不归内阁管,不合规矩啊,你们要谈判,得找广东巡抚柏贵。
        乡亲们别说清国的官员们耍赖哦,不光光是他们都不愿意管这事,这事怎么处理那都是个卖国贼汉奸满奸的名声;关键是,真不归他们管啊。清国就没专门的部门处理这些夷务,原本是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叶名琛被俘虏之后,还没任命新的钦差大臣呢。
        清国是根本没有后来的这些外交啦,国家主权的概念,这些都是洋人的概念。
        当时两江总督上奏皇上说,听说广州那边洋夷和俺们清国打起来了。俺们上海这里的洋夷,看着很听话很懂规矩啊,皇上啊,能不能因地制宜,允许俺们上海这里和洋夷作好盆友?上海这里可是现在国家的命脉,要是上海这里再和洋夷打起来,那么国家的收入马上就要掉一大块。皇上一听,有道理哦,那么你们两江地区就好好对待洋夷哦,别激出事变啊。
        也就是说,鸦片战争的时候,广东算是被英国占领了,清国的广东巡抚在英军监督下治理民事政务;而两江这片和福建呢,则是和英法和平相处,还挺友好的;英法是在天津北京和清军作战。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4 19:07
TOP Posted: 01-23 21:22 #153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这要从今天的标准来看,算啥?能说两江总督叛国通敌么?不能啊,朝廷都批准的啊。
        真别犯晕哦,如果当年两江的清军真和洋夷打起来,清国就亡国啦,那时候清国的国库收入主要来源就是靠这一块。这一打起来,肯定是便宜的太平天国,清国估计就灭亡了。
        可是当时这四国公使那不是被气的吐血三升啊,居然找不到人谈判。
        英夷和法夷这就决定来武的了,本来政府就已经授权啦,从上海带军舰上天津,逼着清国派人出来谈判。美国夷和俄罗斯夷呢?这两国宣布局外中立,跟着去围观他们说。我们不打架啊,我们搬小板凳围观。
        英军统帅额尔金勋爵率领英法联军北上大沽口,下最后通牒,限令六日之内清廷必需派出全权代表出来。清国政府迅速派出直隶总督作为谈判代表,抚夷的老套路啦,忽悠拖延。5月20日,英法联军开始攻打大沽口,几小时内攻占大沽口炮台,并开始向天津进军。
        朝廷迅速派出桂良和花沙纳作为钦差大臣,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这是典型的城下之盟,英法联军退回上海。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互派公使,允许英国法国美国派驻公使在北京,遵循西方宫廷礼仪,清国也可以派驻公使在英国法国和美国。俄罗斯没有提到哦,俄罗斯一直在北京有公使。
        2. 新增加了十个通商口岸。
        3. 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
        4.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自由旅游,通商和传教。
        5. 关税由清国和外国协商而定,每十年修订一次。
        6. 清国赔偿英国军费白银600万两,赔偿法国200万两。
        当后人们说丧权辱国的时候,希望不要忘记,在皇权时代,一个国家所有的决定权是在皇帝一个身上,而所有的荣辱,也首先是皇帝个人的事情,其次才是忠于皇帝的大臣和士人们。
        形势紧迫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这样的一个条约,咸丰皇帝心中的屈辱可想而知。
        今天的人会觉得天津条约中的那一条是最大的屈辱呢?
        对清国的皇帝和忠心的群臣来说,互派公使,那不仅仅是最大的耻辱,而且是国家的灾难。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果允许洋夷派公使常驻北京,这不仅是天天提醒皇帝这个屈辱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洋夷他们见皇帝,不三叩九拜啊。这样的先例如果开了,在百姓当中,皇帝的威严就扫地了。这已经不仅仅是皇帝的奇耻大辱了,已经会动摇国家的根本了。
        天津条约只定了两国协定关税啊,具体怎么个协定法,得双方坐下来商量。这就是个修改条约的机会。皇帝的意思是,只要能够取消公使驻京这一条,哪怕所有海关关税都不要都可以。
        桂良领着使命就到了上海,和两江总督商量这事,何桂清告诉他这关税要是取消了,清国还真能维持的下去么?关税收入已经越来越成为清国国库的主要来源。
        桂良只好求情额尔金勋爵能够在驻京公使这事情上通融一下,目前俺们清国正经历一场大内乱啊,太平天国正闹的天翻地覆,如果这时候贵国派公使驻北京,那么清国皇帝威严扫地,臣民百姓心里的敬畏之心一但丧失,清国就危险了啊,你们英国人,应该讲讲道理吧?
        额尔金虽然听了觉得莫名其妙,但是他倒真不愿意清国亡国,于是就同意了桂良的提议,并且也说服了法国人,但是条约里必需要有这一条,英国口头承诺,目前的情况下,暂时不派公使驻京。
        接下来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关税定在值百抽五,同时把鸦片买卖给合法化了。这一条,清国也想明白了,从林则徐禁烟禁到现在,鸦片越走私越多,反正禁不掉,国家又正是缺钱的当口,还是合法化了吧。
        再有一条是非常有趣的,叫英国人要“帮办税务”。这一条在后世看来是有些问题的,牵扯到国家主权啦,一个国家的海关,怎么要外国人来办?
        具体的故事,后面讲自强运动会说到的。简单剧透一下,因为清国朝廷觉得,英国人管海关比清国人靠谱,不贪污,海关那是国家主要收入来源,必需得让英国人来管。
        额尔金勋爵算是个正直的人,刚刚接受任命,率领英法联军入侵清国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同情清国人的。觉得清国和英国的冲突,是由于巴夏礼这些鹰派人士的傲慢和偏见而导致的,但是随着他自己和清国官吏们的交往,他的内心,慢慢地开始起了变化。到最后,他甚至都认同了巴夏礼的观点,对这些“愚昧野蛮”的清国官吏,是不能讲道理的,因为他们不可理喻,只能用武力威胁。
        额尔金不知道一个词,“真诚的无知”。当然,我们也不能这样苛求额尔金。
        我只希望,当我们后人回头去看清国的历史的时候,对当时的清国皇帝,官员,和百姓,多怀有“真诚的无知”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本文理性讲述真实的中国现代化历史,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真诚的无知”。
        林则徐,叶名琛,桂良,在后人看来愚昧无知的举动,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所处的环境,导致了他们作出那样的选择。在他们而言,那是他们所能作出的最有利于国家的选择。
        海关的细则也谈好了,接下来,就是个公使进京换约的流程环节啦。这段故事按常理说,到这里就该结束啦。
        可是,真正的故事,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咸丰皇帝和大臣们,不知怎么的,就居然想出个他们认为可以捉弄捉弄洋夷的办法来出口恶气。具体的实施呢,交给僧格林沁去办。
        僧格林沁是皇帝所信任倚重的大将,他开始加强战备,调动军队,准备着实在不成,那就再打一架。要知道到这时候,大家都还没人敢说,打不过洋夷的。不少士人们还真就觉得,洋夷不可怕,众志成城,力可断金哦!
        具体的作法呢,是把海河给堵上,洋夷不是炮舰厉害么?让你进不来,你就没辙了吧。
        把海河堵上,这是清国内政啊,清国皇帝高兴,爱堵就堵,你管的着么?而且这是为了国防,防止太平军。谁说太平军还在江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万一太平军沿着海河打进来,你担当的起么?
        海河要是堵上了,来北京换约的洋夷公使怎么进来啦?
        要的就是这个,从北塘上岸。乡亲们还记得么?当年清国律例不允许洋人学中文,不许洋夷带媳妇来,不许洋夷雇佣清国人,这些律例是被迫着给废了,可是还有一条哦,不允许洋夷作轿子。你们去查查,那条条约把这条给废了的?
        这就是啦,让洋夷从北塘上岸,然后这么一路走着进来。想想就解气,嘿嘿。
        1859年6月,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公使坐船到天津,准备进北京换约。到了海河口,发觉海河口让人给堵上了。清国官员告诉他们,国防需要,这河不通航啦,从北塘上岸,一路走着进北京您哪。
        美国夷这会儿还算懂事,心里肯定老大不服气,可是也没办法,打算就这么上岸,一路傻走着去北京。
        英国法国代表不干,他们本来就傲慢,他们说清国这不存心找碴么,不管他们的,就开始清理河道了,准备走海河进去。
        就趁着他们清理河道的时候,按理说,这算破坏清国国防设施啦,清军大沽口的密集炮火打响了。
        英军当场被打懵了,被击沉一艘炮舰,重伤三艘,英法联军吃了大亏,一路向南撤退回上海。美国夷一见这情况,也不敢上岸啦,跟着一道逃回了上海。
        乡亲们记住哦,这是鸦片战争前前后后,清国军队真正的一场胜战,应该是唯一的一场胜战。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4 20:05
TOP Posted: 01-23 21:25 #154樓 引用 | 點評
公婊子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429
威望:113 點
金錢:3342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4-10-2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3 21:28 #155樓 引用 | 點評
有人心疼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4047
威望:405 點
金錢:4379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1-10-26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3 21:31 #156樓 引用 | 點評
就是你呀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320
威望:33 點
金錢: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4-01-13

1024
TOP Posted: 01-23 21:32 #157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这一次英法两国是真的怒了,再次派遣额尔金勋爵任总指挥,率领一万八千战士组成的英法联军,实施报复性打击。英法联军在香港集结完毕,到达上海进行补给,接着分兵攻占烟台和大连,封锁渤海湾。
        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天津并击溃一路上抵挡防御的清国军队,军队直至北京。
        清廷派怡亲王为钦差特使赴通州求和谈判,英法联军则派出了37人的谈判团队,其中包括了一个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
        我们可以想见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的傲慢,他本来就对清国官员充满鄙夷,可以说这场冲突的起源就在于他。而从清国方面来说,大家还居然都知道这个巴夏礼是个夷酋,因为柏贵的奏折里,就曾经提到过这个英夷。
        局限于当时的见识,清廷真就以为巴夏礼是英法联军的大人物,总指挥官之类的。恭亲王建议,擒贼先擒王。把巴夏利拿下,迫其就范。就算巴夏礼不从,夷贼必将大乱,群龙无首,这仗就好打啦。
        或许是情急无奈吧,咸丰皇帝居然批准这个荒唐的可耻建议,不过他还是说啦,得见机行事,毕竟扣押谈判代表这是不体面的事情。
        双方谈妥了条款之后,居然又起波澜,巴夏礼提出来,英使到达北京之后,必需向清国皇帝面递国书,这本是国际间应行的外交礼节,可是在当年的清国大臣们看来,这绝对是外夷的悖逆狂妄,怡亲王下来捕拿英法使团。这一举动,那肯定是激怒了英法联军。
        9月21日,在通州八里桥,僧格林沁率领他的蒙古军人,为保卫自己的皇帝,保卫自己的国家,进行殊死的战斗。
        这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骁勇善战的一万多蒙古勇士们前赴后继地向着英法联军发起一轮又一轮自杀性的冲锋,在英法联军的枪炮面前,全军覆灭。
        在人类历史上,这样悲壮的场景并不罕见,二战中的波兰翼骑兵们,也是一样视死如归地冲向入侵的纳粹坦克。
        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和勇气,配得球上所有人类的尊敬。但是他们不知道,属于他们的勇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蒙古勇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揭穿了一个林则徐们造就的神话,洋夷并不强大。
        原本有“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勇武豪迈之情的咸丰皇帝,听到僧格林沁和胜保全军覆灭的消息之后,仓皇出奔,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派他的弟弟恭亲王留守北京。
        10月6日英国军队抵达北京城外,法军驻扎在圆明园,据说当时有数百位没来的及逃走的嫔妃宫女和官员选择了自尽殉国。
        10月13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内,恭亲王与英法联军签订了北京条约,并互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为,
        1. 增加天津为通商口岸。
        2. 允许华工出国做工。
        3. 割让香港岛对面的九龙地方给英国。
        4. 将之前禁教期间没收充公的天主教地产归还天主教会,同时允许传教士可以在各地自由买卖土地,建设教堂。
        5. 把天津条约中所定的对英法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此时被俘虏的英法使团已经被交还给英军,19个人被虐杀至死,泰晤士报记者甚至尸骨无存,因为据说尸体被抛弃荒野了,幸存者则受到非人的折磨。
        出离愤怒的额尔金勋爵决定摧毁故宫,作为对咸丰皇帝暴行的报复,但是被劝阻,因为如此大的报复行为,或许导致清国政府的完全崩溃,不利于英国的利益。
        额尔金勋爵转而决定摧毁曾经关押虐待过英国使团的圆明园,10月18日,北京城内出现了英国军队的中文布告。
        额尔金在布告中说,任何人,无论贵贱,都应该为他的欺诈行为受到惩罚。今天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对皇帝的报复和惩罚。和违反休战协议无关的人,都不会受到影响,这个行动,只针对清国政府。
        当年北京小百姓们看着布告,真就没觉得这事和他们有关联,嘿嘿,那是皇帝家的产业啊,圆明园。皇帝和洋人打架,耍赖惹急了洋人,洋人这是要烧他家花园。小百姓更多的是指指点点,洋人语法文字的错误,要说这洋鬼子,是没文化,这布告写的。
        当天,三千多英国士兵被派进圆明园,进行放火焚烧。同时英法士兵军官们开始趁着大火在圆明园中大肆劫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罗斯更是乘火打劫,占到了大便宜。
        英国夷,美国夷和法国夷这些是洋夷,他们跑到清国来的要求一直是明确的,通商机会和传教自由。
        而西方人眼里的蛮夷,俄罗斯则是一个亚洲的大陆国家,它和这些洋夷不同,俄罗斯是陆夷。
        1858年,俄罗斯完全无视清俄之间的尼布楚条约,出兵占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
        近代历史发展至今,清国终于遇到真流氓啦,亲们。
        耍流氓需要理由么?不需要的。其实这么说不客观啦,俄罗斯有理由哦,俺们俄罗斯人帮你们打英夷哦。英夷当时在广州哪,亲。哦,那不是问题啊,英夷早晚要跑北边来的嘛。
        就是在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时候,1858年5月,俄罗斯军队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了瑷珲条约。
        事后清国朝廷处分了奕山,不承认瑷珲条约有效,但是也没办法打仗啊,这已经不是康熙皇帝的时代啦,只能听任俄罗斯霸占着土地,只是不承认其合法性。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俄罗斯公使两头忽悠,口称居间调停。事后跟贡亲王说,这英夷法夷,是俺们俄罗斯帮你搞定的哦。
        贡亲王其实也不傻,但是没办法啊,当时国家大乱,就想着早些结束这一切夷务。就只好签署了北京条约,承认瑷珲条约有效,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领土全部割让给了俄罗斯。至此,俄罗斯从清国夺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给皇帝的信里,恭亲王说,太平天国那是心腹之患,接下来是俄罗斯夷,那是胸背之疽,至于洋夷,反而是手足之疥。通过和各种夷的接触交往,贡亲王算是看来了,英国法国美国这些洋夷并没有狼子野心,他们只是来图利的。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4 21:14
TOP Posted: 01-23 21:34 #158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现在来回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首先来看诸多不平等条约对清国的影响,和当时人们的反应。
        1. 互派公使,外国公使驻京,这一条,是当年人们最难以接受的。清国是不会派公使去外国的,可是外国公使驻京,这帮洋鬼子见清国大皇帝还不下跪磕头,直接会导致皇帝的威严下降,百姓一但对皇帝缺乏了敬畏之心,这国家就危险啦。这是对皇帝的侮辱,也是大臣们和士人们的屈辱和担忧。
        2. 割让九龙岛给英国倒也罢了,一百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被俄罗斯夺取,皇帝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当时清国的人们没有意识到,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是与康熙皇帝打仗时代的俄罗斯了,通过向欧洲的学习,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已经接近欧洲国家。
        3. 包括天津在内十多个城市都被迫开口通商,甚至还允许洋人在清国各地自由旅游,传教。这下成了遍地洋夷啦,洋夷到处乱窜搅乱清国社会秩序,教坏百姓。从明清以来所一直坚守的华夷之防,崩溃了。这是忧国忧民的士人们的担忧。
        4. 当地官府必需保护传教士的安全,当时洋人提出这一条,也有他们的顾虑,因为洋教士经常受到来自民间和官府的骚扰甚至攻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之一就是广西教案嘛,清国的谈判者倒也不会觉得这一条不合理。原本在领事裁判制度下,官府可以把洋人捕拿然后移送洋领事,如果案件是牵扯到洋人和清国人两方的,则是清国官员和洋领事共同审理。而现在有了这一条规定,官府被强加上保护传教士的义务,已经无法正常行使管辖治理的权力了,洋教士变成和地方官员平起平坐的地位,由此引发重重冲突。这应该是当初拟定这个条款的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的。
        5. 海关交给英国人办理。这按现在的标准,又是个国家主权问题,那有一个国家的海关让外国人办理的。可是当年的清国官员,是没有现代国家主权概念的,更何况他们还真的就觉得,必需要使用英国人。
        1853年的时候,听说太平军要打来了,上海的清国海关官员居然全部一哄而散跑光了。这下海关没人关了,整整有十个月的时间,上海变成零关税的自由港啦。一开始这帮子夷商当然高兴啦,可是日子久了就开始担心啦,这要是将来清国官员再回来,怎么交代啊?1854年,上海的英国领事派付领事李泰国用英国的那一套办法,建立上海海关,收取海关关税,以便将来交给清国政府。等局势稳定,上海道台回来一看,啊,居然这么多这么多钱,这比以前同期多了好几倍啊。于是清国政府就邀请李泰国,亲,能不能为俺们tian朝服务啊?亲来管理海关,好像很有办法哦。就这么着,英国人李泰国成了清国上海海关领导。当时清国是真没后来的国家主权概念的,就觉得李泰国一管海关,朝廷的关税收入蹭蹭的就比以往多了好几倍,这洋夷忠诚能干啊,朝廷就委任他管海关啦。
        李泰国更离奇的故事在后面,英法联军不是北上天津威逼清国谈判天津条约么,英国人缺中文翻译,就向清国政府提出来,能不能借用贵国官员,鄙国国民李泰国作翻译用。
        清国朝廷也答应了,结果在天津谈判的时候,李泰国看到英军在两广总督府里缴获的清国内部文件,指责当时清国的谈判代表耆英,你在来往书信里,称英国人是犬羊,这不是公然的侮辱歧视么,英国不和你这样的种族歧视者谈判。
        经过这场风波,清国朝廷更觉得李泰国可靠,这是旧时候的道德标准,作人作官,都要尽自己的本分,作忠仆。受雇于英国政府,尽忠职守,这样的人受雇于清国,那一样尽忠职守。
        于是到了上海谈判的时候,清国要求英国,你们得派人帮俺们清国办海关。日后英国人管理的海关,在自强运动中,成为最为现代化的一个部分,也成为财政窘迫的清国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5 16:54
TOP Posted: 01-23 21:35 #159樓 引用 | 點評
fooxxb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661
威望:67 點
金錢:904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5-12-23

1024,实在是太精彩了!
TOP Posted: 01-23 22:08 #160樓 引用 | 點評
wfghefg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253
威望:26 點
金錢:2617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5-11-10

追剧拉
TOP Posted: 01-23 22:10 #161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再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成因和是非曲直。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很明显,是鸡同鸭讲,文明体系的冲突。清国朝廷和官府在其自己体系内,并没有明显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而英国方面也是一样,并没有明显的违背其体系内标准的地方。两个完全不同体系的文明碰撞,产生的冲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也很明显,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压迫。什么叫帝国主义?近代史开始部分作过定义说明,帝国主义的一种就是,你野蛮愚昧迷信,我用武力压迫你,解放你,拯救你,无视对方的自由意志,选择的权力和尊严。
        亚罗号事件,本是一个存在争议的事件,英国领事以此为理由,扩大事态,发动攻击,用武力逼迫清国政府签署天津条约。
        之后的换约事件,是类似的事件,清国皇帝固然是有些后人看来可笑的举动,想通过捉弄英国法国换约的使团,出一个口气。但是就事论事,堵塞海河那是清国的内政,英法军队清除河道,是非法的侵略行为,清军大沽口炮击英法军舰,是正当的行为。
        清国方面明显的错误,是在于通州停战谈判的时候,扣押巴夏礼一行,这是明显的背信弃义。至于后面虐待折磨俘虏,那其实按当时的清国标准,正常的啦,亲们。明清两朝,以酷刑著名,虐待人,肿摸啦?清国对自己的百姓官员,不都是这样处置的么?
        英法联军火烧劫掠圆明园事件本事,是针对皇帝的报复行为。其中趁火打劫,大肆劫掠的英法联军军官和战士,行为是可耻的,是可鄙视的。
        至于后人嘛,尤其是后来的中国人,真别不把自己不当外人看,引以为奇耻大辱。辱在哪里?
        亲若是清国皇室苗裔,为祖先所遭受的屈辱愤愤不平的话。那么应该知道,那是清国皇帝自取其辱,背信弃义在先,真正的耻辱,是咸丰皇帝他们的作为。亲若是至今内心里还是前清遗民,忠于清国皇帝,君辱臣死,那么,请参照清国皇室苗裔应有的心态,嘿嘿。
        咱们看看美国类似的一个案例。当年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叛乱,争取独立,通过奋战,脱离英王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而北面忠于英王的殖民地,则是日后的加拿大。英国和拿破仑在欧洲大打出手的时候,美国想趁机占便宜,北上侵略加拿大,结果遭到英国军队和加拿大民兵的奋勇抵抗,死伤惨重,怒火攻心之下,美国军队居然攻入多伦多之后放火烧了民宅。
        这按当年洋人的规矩,那是公开耍流氓啦。
        日后英国军队击败了拿破仑皇帝之后,回来找美国算账,攻进华盛顿,放火烧了美国总统的办公室兼住宅,白房子,就是那个大大的白房子啦。中文以讹传讹翻译的白宫,你懂的。英军的行为很明确哦,你们政府耍流氓,就要被惩罚。
        当年美国穷啊,联邦政府更穷,你懂的,白房子被烧过之后,凑合着能住那就继续住吧,外面刷白了不就好啦,嘿嘿。按说这事,那算屈辱吧?总统住的白房子都被人给烧了。这账要算谁头上?那当然是算在美国政府头上啦。后世的美国人最多也就把这事当个笑话来看,没那么多啥屈辱啦,啥仇恨的。
        现在来看看1860年时候的清国概况,还是从土地,政权,民众,三方面来作概述。
        到1860年的时候,清国丧失了香港岛和九龙地区给英国,而更丧失了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给俄罗斯,和1800比,清国领土面积大为缩小。
        下面来说清国的体制机构变化,和主政者心态的变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是清国失去的二十年。清国从皇帝到士人都并不觉得洋夷武力强大,谁要说洋夷武力比大清国还强,那么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卖国贼。那不过是奸臣误国,开门揖盗,皇帝听信谗言,自毁长城。
        可是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和胜保,那是当时清国朝野公认的最能战的大将,居然都完败在英法联军之手而毫无还手之力,在这个事实面前,除了清国少数死硬的守旧分子,绝大多数人都认清了,这洋夷真的是战力强悍。
        羞辱交加的咸丰皇帝仓皇出逃,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忻在北京主持局面。恭亲王当年算得上是热血青年,坚定的剿夷派,爱国派中的爱国派。当初最极力反对长江开放,并且出馊主意捕拿巴夏礼的馊主意就是他。临危受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与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尽力周旋,可算得置生死于度外。通过外交手段,恭亲王妥善化解了亡国危机,使得英法联军退出北京,这个功绩,使他赢得了朝野各界的敬重,日后成为清国中央的实际领袖人物。
        道光咸丰两朝,一般士人局限于见识不明天下大势是可以谅解的。
        误国的大臣无非两派,一派是林则徐这样的清流,爱惜自己的清誉,装聋作哑,后面跟着一大帮糊里糊涂的剿夷派,口头嚣张了近二十年。另一派则是耆英这样的抚夷派,知道打不过但是却不图改革不图振作,得过且过了近二十年。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5 19:04
TOP Posted: 01-23 22:19 #162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满人亲贵恭亲王和文祥,则是有勇气面对真相,有勇气否定自己以往的成见,看清形势之后,不再留恋那已经不可能回去的闭关锁国时代,大胆往前走,在新的世界里寻找新的出路。他们是那个年代的贤者和智者,理性的忠君爱国者。
        在他们主持清国中央之后,朝廷上已经不再是剿夷派和抚夷派的争执,而是师夷派为主导,开始了日后的同治中兴和自强运动。
        但是在1860年的时候,清国政府的体制结构和1800年相比,并没有不同,也还没有出现专门对应处理外交的中央政府部门。
        在地方上,由于太平天国暴乱,国家几无可用之兵,被迫倚重汉臣办团练乡勇剿灭太平军。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汉臣崛起,曾国藩是他们的领袖。在与洋夷的实际交往中,他们同样意识到洋人的强大,承认别人强大,是需要有勇气的,亲们。尤其是闭关锁国几百年,以tian朝上邦自居的清国人们,是需要过人的勇气和眼观,才能看清这一点。他们也开始了向西方人的学习。
        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开始出现了,局限于清国国库的窘迫,这些汉臣们不仅自己招募培训军队,而且要自己想办法筹款维持军队,地方财政开始出现,厘金制度开始成为地方财政的来源。各封疆大吏成为集军务,财务,民政于一身的地方统领。清国政府的中央集权开始虚弱,各地方的权力开始上升。甚至连官员的选拔委派,都演变成为曾国藩这些重臣选拔推荐,中央政府确认。
        曾国藩个人操守品格堪称旧传统里的楷模典范,门生满天下之后,并没有谋逆贰臣之心,但是造成的事实却是,从他开始,清国各地方汉臣势力开始坐大,到日后形成可以对抗中央政府的势力。
        在军事方面,到1860年的时候,原本的国家军队八旗军和绿营军基本腐朽不堪,只能依靠汉臣们招募乡勇。湘军的模式被广泛推广,这种依靠宗亲关系和地域乡亲关系所招募的军队,成为清国主要的军队。但是这种湘军模式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士兵只认自己的直接长官,而不知道有最高的统帅。不要说皇帝他们不认啦,包括曾国藩都不能有效约束不直属于自己的湘军部队。一次曾国荃回乡去招募新兵,曾国藩就管束不住原来曾国荃的手下。所以湘军模式,其实是日后私兵模式的起源。大家会看到,一脉相承的,从曾国藩到李鸿章到袁世凯到后来的孙中山再到蒋介石,其实都是希望靠着这种私人的感情关系,在带领军队,这些,按现代的标准来说,就叫军阀啦。孙中山是作军阀未遂,嘿嘿,但是思路和努力的方向是一样的。
        在百姓方面,生活方式和思维和1800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关于洋夷的说法开始起了变化,洋鬼子的说法开始出现啦。最初的起源不可考究,本神探估计的啊,是大家看到这些洋鬼子明显和原来那些夷不一样,太能打了啊,十之八九那是有妖术啊。当时清国人画的洋鬼子,那就是三个脚趾头,面目狰狞可怕,口中喷火的鬼怪形象。民间关于洋鬼子的种种传说开始出现了,包括有说法说,洋鬼子为啥长的这么怪异啊?他们是乱伦生的哦,真的假的啊?那可不是真的么,你没见过洋鬼子吧?听说他们眼睛都是蓝的,头发都是黄的,不信你问村里的秀才老爷,是不是这么回事。
        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是上海的兴起。
        租界的出现,其实是清国官府的意思,那叫“华夷之防”。这要按现代的说法,那就类似种族隔离制度啦,你懂的。把洋夷和清国人隔离开,免得他们教坏了淳朴良善的小百姓嘛。
        五口通商之后,各地在剿夷派官员和爱国士绅的鼓动率领之下,民间抗夷运动风起云涌,广州更是洋夷根本无法入城。
        唯独在上海,因为洋人选的租界是黄浦江边的偏远乡村,不存在这个问题,于是上海的发展就比较顺利。但是上海租界的真正迅速发展,其实不是靠的洋人,而是靠的各地涌入的清国国民。
        一个主要的来源从广州哪里跑过来的买卖人,广州的通商基本是废了,原本通洋文和洋人作买卖的广东商人就开始移民上海。他们通洋文而且和洋人打交道有经验,日后上海的百货行业,西洋乐器行业和箱包行业,就几乎都把持在广东移民手里。
        另一方面则是太平天国对江浙一带造成的浩劫。有钱人往租界里逃,知道太平军不敢惹洋人,租界就渐渐繁荣起来啦。穷人也逃啊,住不起租界,那么就住租界边上吧。上海的租界和租界外面的华界就这样开始变大了。
        太平军几次攻打上海,当然是华界啦,你懂的,都被华尔的洋枪队打跑了,那么江浙两地的百姓就更知道上海安全啦,越来越多的清国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就涌向上海。
        偏见和仇恨往往产生于无知,这是真的。躲进租界里的清国有钱人,发现这些洋夷没传说中的那么邪恶可怕吧,慢慢就开始了和洋人的交往,也就开始有了现代的工业概念。
        太平天国的另一个灾难性结果是,江南出现大批孤儿。乡亲们要知道啊,那在当年,开个工厂,小百姓都怕的,都觉得那是洋鬼子吃人的地方。正经人家再穷,也舍不得送娃进去送死啊,都怕。当时民间买卖人和清国大臣都在广东办过工厂,都招不到工人。看到那些工厂的大烟囱,黑呼呼的烟在往外冒,这多吓人啊,里面是不是在烧人啊?可是上海不一样啊,有着大批没有爹妈疼爱的孤儿,他们就成了最初的产业工人来源。过些日子,乡亲们发现这些娃没被工厂里那些怪物吃掉,好像也没变傻,也没缺什么身体零部件,慢慢的,就放心啦。作工人还能赚钱呢,乡亲们就不怕啦。近代的工业工厂,也就有了工人。
        上海租界完全是按洋人那套模式在治理发展,1862年的时候,上海的夷商们甚至提出来要求成为自治城市,这是欧洲的概念啦,就是上海市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城市。这个提案后来是被当时的各国公使给否决了,因为这算干涉清国内政。
        乡亲们不要忽略上海的发展哦,上海的发展,其实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一方面上海成为一个样板,一个橱窗,供外面的人围观,学习,模仿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到晚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甚至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真的不是北京哦,乡亲们,后面会说到的啦。
        言而总之,到1860年,中国从明朝洪武皇帝开始的闭关锁国局面,是完全崩溃啦。
        通过两次战争,国门被强行打开了。从现代化的进程来说,从1860年,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时代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5 19:20
TOP Posted: 01-23 22:21 #163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3. 旧秩序的崩坏和新秩序的开始
       
        咸丰皇帝,其实是想有所作为的,但是因为自己的见识和局限,加上手下的大臣们都在瞎起哄,搞的他就真以为能够剿夷成功,准备大干一场,尤其是1859年大沽口炮战的胜利,更让他信心倍增,一时间豪气直冲云霄,都打算御驾亲征了。
        结果后面的结果却是那样的惨败,自己仓皇出逃,而且还丢了那么大面积的国土,圆明园也被烧了,可恶的洋鬼子还要派公使驻北京,这打击太沉重了。一下子他的意志就跨了,不但宅在热河不想北京,没心思管理国务,而且开始找事情麻痹自己。他忙着搞爱情,搞爱情啦,你懂的。御医们还得给他壮阳药品,本身的身体就有病,意志力一崩溃,自己身体又有病,再加上纵欲过度,到1861年秋天,他就在热河病发驾崩了。
        临终前,他任命了八个顾命大臣辅佐他四岁儿子作个好皇帝,这个四岁的孩子,就是同治皇帝,而他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慈禧太后。
        满人以东为尊,所以有人称她作西太后,以区别于咸丰皇帝的正式皇后,慈安太后。
        日后革命党和康梁这些逃亡的维新党人,骂她的,就称她作西太后,甚至叶赫那拉氏。咱们这里讲历史,就用正式的说法,称她作慈禧太后。
        关于慈禧太后,有着许多八卦野史谣言的污蔑和丑化,基本全是瞎掰哦,亲们,这些谣言流传至今,甚至在教科书里都在流传。自古以来,许多中国的士人们写历史讲历史,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糟蹋女人啦,你懂的,嘿嘿。这一点真算中国旧文化传统的硬伤,对女人的压迫和欺凌。
        慈禧太后是个没有什么文化,但是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所受的教育也就是粗通文墨,能识字,还常有错别字。前面介绍过的,看大戏那些是俺们草根小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慈禧太后不是文化程度不高么,她的欣赏审美情趣还真就和俺们小百姓差不多。和村东头小狗子他爹一样,慈禧太后特别喜欢看大戏,当年的大戏那就是向小百姓立三观的教育途径啊,慈禧太后的许多价值观,就是这么形成的。
        旧时代的大戏里,几个主题,忠君,尽孝,知恩图报,作坏事要遭报应,其实这些旧传统还真挺好的。
        慈禧太后有着很重的知恩图报观念,对那些曾经帮助她们孤儿寡母过的汉臣们,一直有着感恩的心。像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同治中兴勋臣,不论当时朝野多大的舆论压力,举国皆曰可杀的情况下,慈禧太后都尽力保全他们的性命和地位。
        而在1861年的时候,慈禧太后还只是个年青的寡妇,皇帝死了,娃还小,洋人欺负到门上来了,国内各地造反叛乱,顾命八大臣又飞扬跋扈,根本不把他们孤儿寡母看在眼里。那个年代,女人是完全依附于丈夫生存的,突然间男人没了,她内心的惶恐惊惧,可想而知。
        在北京处理国事的恭亲王,应该是她唯一可以信赖依靠的亲人,因为那是她丈夫的弟弟,小皇帝的叔叔。
        远在北京的恭亲王,虽然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收复北京劝退英法联军的功绩,获得了当时一批大臣们的拥戴。可是在顾命八大臣和许多守旧的大臣和士人们看来,那就是有卖国嫌疑啦,他们叫他“鬼子六”。说洋鬼子不是蛮夷恶鬼,还居然要和洋鬼子交往作朋友,这样的人,不靠谱啊,假洋鬼子啊。为啥是鬼子六呢?因为恭亲王爷是咸丰皇帝的六弟。
        具体到到底是谁先提议的,本神探真不知道,而且这无关历史的大局吧?这留给写历史演义的去说吧。
        反正呢,西太后和鬼子六合作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把顾命八大臣给抓了起来,其中的领袖人物肃顺,被砍了头。
        清国的时候,抓政敌好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抓贪污,一般来说,一抓一个准。可是肃顺被抄家之后,还居然真就是个清官,所以最后定的罪名呢,是对皇上不敬。这当然不能算冤枉了,而且也可以算死罪啦,在那个年代。
        从此,清国中央的实际首脑,就成为恭亲王和他的助手,文祥。
        文祥出生于满人的底层家庭,通过科举考试,一路作到大官,和汉人林则徐是一样的励志故事,连他们去世后的追封都是一样的哦,文忠公。乡亲们要知道,儒家传统,以文德立天下,不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去世后的追封有“武”的,那一般都带些贬义啦。而大家都推崇的,引以为楷模的,都是“文”字号。
        文祥无愧于文忠二字,为人十分廉洁,慈母在堂,为尽孝道,宁愿辞去都督抚的晋升机会。和当时的林则徐他们一样,文祥是旧传统教育里成长起来的,他的世界观,他的价值观,都是传统的明清礼教所灌输的。
        但是文祥的伟大,在于他和同时代的曾国藩一样,勇于突破自己固有的世界观,勇于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去努力认识,去努力探索。还是那句话啊,乡亲们,在当年,敢公开承认打不过洋人,那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哦,更不要说愿意努力去学习洋人啦。
        恭亲王和文祥通过和英法联军的交往总结出三个教训,
        1. 洋人的武器,练兵办法和作战方式远远超过清国。这是一个晚到了近二十年的教训,终于有人刚在朝廷之上,公开说了出来。
        2. 洋人其实没想来征服占据清国,他们不过是来求贸易,求传教。这样一来,洋人并不一定是清国朝廷的死敌,洋人甚至愿意帮助清国,把制造兵器的秘密和训练军队的办法教给清国。这就是同治中兴之后,大规模自强运动的起源。
        3. 洋人并不是所谓犬羊一类的蛮夷,他们很守信义。说好了退兵,他们居然就依据约定,交还了首都。这样的人,可以交往。日后和洋人的交往,更坚定了清国朝廷和大员们的这个理解,洋夷讲信义,重承诺。局限于时代,他们不知道,首先洋夷也在变,其次更重要的时候洋人有很多种哦,俄罗斯那不是洋夷啊,那是陆夷。李鸿章在中日战争中的重大战略失误,就是基于洋人重承诺守信用这个错误的前提。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6 15:04
TOP Posted: 01-23 22:24 #164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从此,同治咸丰两朝的剿夷还是抚夷的争论,不复存在了。恭亲王和文祥确定了新的大政方针,首先是以夷器和夷法以制洋夷。也就是说,清国应该学习西洋人文化中的军事部分,购买外国武器,学习制造外国武器,聘请外国人帮助清国的军事现代化事业。
        另一方面,自强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实现的,在清国自强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前,清国应该谨守与西方各国的条约,以避免再起战争。
        他们的决策,当然遭到当时朝廷上绝大多数重臣们的驳斥和反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满人大学生倭仁,他可是当年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在学术地位上,和曾国藩齐名。
        倭仁大义凛然,驳斥恭亲王学习洋人的主张,他号召大家应该“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抵御洋人的侵袭。
        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倭仁的观点中,在他的论证过程中,是真正有他的亮点的,倭仁说,“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用大白话说呢,就是俺听说啊,一个国家要立的正,关键是在要注重礼仪道德,而唾弃权术阴谋;解决国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在大家的三观,而不是在这些表面的技术。
        必需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是说到点子上的。首先,恭亲王这是在耍权术阴谋啊,按现在的说法,恭亲王是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哦,先假装和洋人交朋友,学他们的军事技术,在学到以前,尽量遵守条约,不起战端。等学成了。。。嘿嘿,这不是小人的权术阴谋,是什么?其实对阴谋诡计的鄙视和唾弃,对公义的追求,东西方主流文明传统是一样的啦。近代历史上,德国思想界信奉强权就是真理,结果是什么下场?
        其次,关键是在人心,对表面的军事技术,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的迷信和崇拜,一直是清国急功近利的道路。论到更深层次的三观重组,世界观,价值观的讨论,清国从来不曾有过全社会的争鸣和讨论。
        相比较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从尊王攘夷,到大政奉还,到华夷变态,到脱亚入欧,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士人们,一直是有着广泛而激烈的思想学术争鸣,一直到确定了方向,华,已经愚昧野蛮的,夷才是文明理性的,这叫华夷变态。追求学习文明理性的欧洲,脱亚入欧,乡亲们还记得黑格尔的亚洲社会概念么?在当年的欧洲思想界,亚洲社会就等于野蛮愚昧哦,亲们。
        大家把这些问题放开了说,思想的碰撞和争鸣,自然就认清了大势,大踏步学习西方,甚至公开喊出来全盘西化。而事实上,所谓全盘西化,怎么可能真的全盘西化嘛,又没有过文化大革命,嘿嘿,名正言顺地全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科学,制度和军事技术,内心里的传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去掉显然不文明的,错误的,根本而言,东方的文明传统,还是固执地保存在日本社会。
        所以日本公开喊出来的全盘西化的道路,是维新的道路,保留了固有传统中他们认为可贵的,革新了他们认为错误的内容,现代化的相当成功。日本在二战之后的表现,让美国思想界开始反思以往对亚洲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是哦,日本人用东方传统家庭理念管理的企业,也不比西方人理念的企业差哦。进而开始反思西方文化中心论,提出了欧洲话语霸权的荒谬之处。
        清国则不同哦,因为文字狱的传统,清国社会体制内,从来没有过这样全面的思想争鸣。一直到清国灭亡,清国所采取的变革和现代化道路,都是在器物,制度这样的表层。
        西方人为什么强?他们的文化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制度是怎么来的?他们的传统是什么样的?我们的传统又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地方是合理的,有什么地方是欠妥当的。这些对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深入理解和批判,像日本那样的思想争鸣,在清国内从来没有发生过。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在这种世界观价值观模式里,恭亲王曾国藩他们能够勇于提出要学习西方人的军事技术,那的确是超越那个时代的贤者和智者。
        倭仁也算得一个忠臣,他知行合一地信守着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日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君辱臣死,他和他的家人,选择了自尽殉国,用自己的生命为那个旧的时代殉葬。
        恭亲王和文祥面临朝野巨大的守旧反对势力的围攻,怎么办?那只能由皇帝定夺啊。
        那时候慈禧太后刚刚开始垂帘听政,那有什么管理国家,驾驭臣属的经验。许多年里,慈禧太后基本就属于看看寓教于乐的大戏,加强三观教育,和亲戚们家长里短八卦八卦。对于国家大事,基本就属于围观状态,在围观中学习积累经验。一个妇道人家嘛,慈禧太后那时候那里有什么主见。可是她信任恭亲王,这事情,就好办啦,噢耶!之后的许多年里,朝政基本就是恭亲王作为议政王在主持,慈禧太后支持他。
        至少到目前为止,慈禧太后对清国的朝政,都是起着正面的影响的。
        当年曾国藩办乡勇剿长毛的时候,朝廷上很有担心,曾国藩这样一个在野的匹夫,登高一呼,群起响应,这不是个好现象啊,这是国家的另一个隐患。更不要说,他还是个汉人。
        清国一直是独崇满洲的传统,不论你原来是蒙古人,藏人,汉人,还是苗人,只要你没有成为满人,没进到满人队伍中里来,清国的皇帝总是觉得你不可靠。
        当时朝廷上为曾国藩争取地位的是肃顺,可是咸丰皇帝还是犹豫不决,25岁的叶赫那拉氏在关键的时候,帮助咸丰皇帝下定了决心,重用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这是1860年8月的事情。
        1861年11月,朝廷更是授权曾国藩统辖四省作战,所有文武官员都归曾国藩统帅节制,这是朝廷正式赋予他封疆大吏的名分和权柄。曾国藩用他的忠诚和才干回报了清国皇帝的信任。他同时向朝廷推荐他的门生李鸿章任江苏巡抚,他的朋友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在当地用湘军模式,招募操练乡勇,围剿长毛。
        各位观众,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中兴三人众,登场啦。
        曾国藩是坚定的守旧者,和倭仁一样,信守他的儒学传统。和倭仁不同的是,他见识广啊。他亲眼看到了洋人枪炮和轮船的威力,曾国藩还组织了手艺娴熟的工匠,努力山寨洋火轮,结果当然是失败的啦,这些洋玩意儿,还真不是清国的工艺大师们能用斧头凿子给山寨的出来的。
        曾国藩是道德楷模,反正就有些中学里政治老师的样子,令人肃然起敬但是大家都有点怕他。反正楼主是不太敢和他亲近的,成天被教训啊,坐都没坐个相,成何体统!
        可是李鸿章绝对是大家愿意交往的好朋友,那是相当的随和而且有喜感哦。李鸿章绘声绘色地向曾国藩描绘他看到的洋枪队多么厉害。想想都是啊,都是清国小百姓,就靠华尔他们训练一下,一千多人,就把同样配置洋枪,而且有十倍兵力的太平军打的满世界乱窜,这洋办法训练军队,那是完全不一样啊。
        身居第一线的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都认为洋枪厉害,洋人的训练和作战方式更厉害,都向朝廷上建议,能不能请洋人帮助俺们剿灭太平军啊?
        朝廷里主事的是恭亲王啊,那这事情就好办啦。清廷有意,洋人有情么?
        洋人那里现在对太平天国的态度,也完全逆转了。英美法三国政府已经和清国签订了新的条约,而且恭亲王主政的清国政府明显友善讲道理的多啊,三国政府愿意帮助清国。三国的小百姓呢?对于洋国家来说,民意很重要哦。当年在清国的洋人主要就两类人,买卖人和传教士。
        作买卖的洋人,他们也不反对,为啥?太平天国虽然欢迎洋弟兄来作买卖,可是有一条,不允许卖鸦片。现在清国政府都把鸦片买卖合法化了,抵的上军火买卖的损失啦,当时洋人和太平天国的军火买卖是个大头。买卖人不反对自己的政府帮清国打太平天国。
        传教士呢?更别提了,当初最喜欢太平天国的就是这帮传教士,大家都是信洋教的嘛,他们以为。后来一了解,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新教的传教士认为拜上帝教是邪教,耶稣的弟弟都跑出来了。天主教的就更别提啦,这要搁早些年在欧洲,圣战哦,一定要剿灭拜上帝教这样的邪教。
        1862年2月,清廷发布上谕,借师助剿。英国帮助李鸿章训练军队和指挥作战,法国帮助左宗棠训练军队和指挥作战。华尔率领的上海乡勇常胜军,被并入李鸿章麾下,常胜军扩编至五千人。华尔阵亡之后,英国派戈登少校帮助李鸿章指挥训练常胜军。
        洋人的加入,对太平天国的打击是巨大的。洪仁玕说,“一自妖军贿买洋人以攻我军,我朝屡战屡败,我军无力抵抗,末日快到了。”
        首先是士气上的打击啊,洋弟兄居然帮助清妖了,太平军这下受的刺激大啦。
        再其次,经过洋军官用洋人的方式训练过的清军,那战斗力已经不是和太平天国处于一个世界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6 18:15
TOP Posted: 01-23 22:44 #165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听从网友的建议,正文前面加号,嘿嘿。
        正文1
       
        就说买洋炮啊,清国时候的人,打炮瞄准,基本靠蒙的。太平军买了洋炮,对准了敌军,砰一炮打出去,啊?太近了啊?推近些推近些,再瞄准,胖,又一炮,啊?又太远啦?往后退退,你倒是快点啊。他们还没摸出来个地方呢,敌军都已经打上来啦。
        可是洋人打炮不一样啊,人家会妖术,一打一个准。妖术就是今天中学里学的三角几何啦,你懂的。算好角度,估算好落点,嘭,这一炮出去,就结束啦。戈登把这个办法教给了清军,清军都会了妖术了,太平军那里还打的过清妖啊?
        戈登战功显赫而且治军有方,淮军里的常胜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只西方模式训练和管束的军队,打仗的时候,不骚扰小百姓,和百姓公平交易作买卖。因为战功,戈登被清国朝廷提拔为提督,那是清国时代,武人最高的官职啦,戈登成为当时“清国人民的好朋友”,嘿嘿,一直到他后来离开中国之前,清国朝廷和李鸿章都非常尊重信任他,有重要的外交,和军事方面的策略,都愿意听听戈登的意见和看法。
        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之后,曾国藩的声望和权势达到了顶峰。
        这在皇权时代,不是好事哦,亲们,会遭皇帝猜忌的,也会惹麻烦的。
        曾国藩手握重兵,同时门生满天下,黄袍加身的历史剧,很可能会重演哦。
        当初曾国藩的讨粤贼檄文,掷地有声,那是他内心的真实愤怒。
        粤匪不要瞎掰什么反满,煽动族群仇恨,谢谢。春秋大义,内中国而外狄夷,从来以文明教化论,而不以族群论。
        曾国藩投笔从戎,为的是捍卫他所信奉的孔孟之道,春秋大义。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清国皇帝并没有失德于天下,儒生怎么敢犯上弑君。
        再说了,传统的儒生追求的是天下治平,他这要一造反,那么天下不是又要大乱了吗。曾国藩不会这么干的啦。
        为了避免朝廷的猜忌,也避免手下将领们的盲动,曾国藩选择了大规模裁撤湘军。
        曾国藩先生,道德文章,人格操守都是清国时代儒生们的典范。
        按旧的传统标准来说,曾国藩先生的表现和作为堪称完人。
        从现代的标准去批判,他唯一值得诟病的,是对太平天国的血腥屠杀。这,或许就是儒家传统里的又一个硬伤吧。儒家传统是集体的人文主义,传统儒家的爱里面,是缺乏现代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
        除恶务尽,这是历代儒生们信以为真理的。后人不应该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标准去论断曾国藩先生。只能说,曾国藩对太平军的血腥屠杀,是因着他真诚的无知。
        这里顺便就牵扯出一个概念,真诚的无知。
        什么叫真诚的无知呢?比如说许多现代城里人,很鄙视的刚进城的乡下人的许多陋习,比如在公众场合吐痰啦,大声喧哗啦,凡此等等,如果有着同理心,同情心,就应该知道,那是传统乡村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冲突。
        一个农民在自己乡下里,种田种着种着,一高兴了,或者一不高兴了,往泥土里吐了口痰,肿摸啦?他那里不道德了呢?
        村里说话不大声,那人家听的清楚么?
        而城市文明,因为人口密集,为了避免疾病传染,也避免影响赶人到别人。因而形成了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的现代城市文明规范。
        把这些规矩,这些道理,解释给乡亲们听,他们一来二去的,也就现代文明啦。他们作出来一些城里人看不惯的事情,那往往是因为他们真诚的无知,他们不知道,这是不对的,他们并不是故意的要伤害到别人。
        镇压完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又忙于镇压土匪捻军,兴起于1853年,一度肆虐于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地的捻军也在1868年被完全剿灭。
        此时西南和西北的穆斯林,又起来造反了。
        在清国的时候,穆斯林被称作是回民,因为宗教的原因,回民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传统习俗。和客家人一样,回民也属于常遭到欺压的弱势群体。云南回变的起因,是回人和汉人为争夺土地和采矿权发生械斗冲突,当地官方一味偏袒汉人,纵汉杀回,其中的回民地主杜文秀家人被杀,多次往昆明和北京上诉,都没有得到公正处理,汉人官员们反而加重了镇压的力度。1856年,杜文秀就聚众公开造反了,攻克大理之后,建立“平南国”,自称兵马大元帅。但是因为西南地区的回民数量不多,这次造反的影响范围不大,最终被朝廷残酷镇压下去。
        真正对清国造成重大威胁的是甘陕回变。甘陕回变的起因一样是汉人地主压迫当地的回民,1862年,在华阴县,汉人和回人因为砍竹子起了冲突,发生械斗。汉人团练开始扩大事态,开始屠杀回民,激起回民反抗,由此引发1862年的甘陕回变。西北地区回民人口众多,长期被欺压的回民纷纷加入造反队伍,像滚雪球一样,演变成巨祸,新疆和内地的交通也因此被完全隔断。
        1868年,平定捻匪之乱的左宗棠受朝廷派遣,镇压甘陕回变。经过五年的血腥屠杀,终于在1873年,镇压了甘陕回变。在这个过程中,一支回民武装的首领马占鳌接受左宗棠的招安,成为清廷的战将。他的马家军,日后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军阀集团,统治西北地区一直到1949年。
        云南回变和甘陕回变,事情的起因都是明显的冤情,回民受到欺压和屠杀,因此历史讲述的时候,不算是教乱,而是称作事变。这两次的暴乱,是由族群压迫导致族群仇恨,双方都是大规模的仇杀,包括镇压的清国官军,也是采取灭绝性的屠杀。据说云南人口经过这场浩劫,减少一半以上。而甘陕回变所波及的宁夏陕西甘肃和青海,人口减少甚至超过60%。上千万的汉人和回人死于这场暴乱中。屠杀是汉回相互之间的,种族灭绝性质的仇杀,其中当然也包括镇压的官军的灭绝性屠杀。
        族群歧视和压迫,一直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历史当中,当我们今天的人去回顾的时候,希望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平等和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出路。当中国人控诉西方列强的压迫的时候,中国人当记得,将心比心,不应该歧视压迫自己国内的弱势群体,当然啦,也不应该歧视仇恨外部的族群,嘿嘿。
        仇恨毒害的是自己的心智,进而毒害的是整个社会,一个被仇恨蒙蔽了心智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以仇恨为国家精神的国家,像纳粹德国那样,只能够自取灭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亲们,君子当自强,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而是为了匡扶正义,也就是传说中的浩然正气啦。请看黄飞鸿,黄师傅的榜样,嘿嘿,当然是说香港电影里的黄师傅啦。
        就在甘陕回乱的时候,新疆又出乱子啦。
        在1864年的时候,俄罗斯入侵占领了清国新疆西北地区,之后逼迫清国政府签署了“塔城条约”,夺取了大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甚至包括1860年北京条约里定明的界湖,伊赛克湖。这片土地,日后属于苏联土崩瓦解之后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也是在这一年,清国西边的邻国浩罕国入侵占领了新疆南部,成立“哲德沙尔汗国”,此时正值甘陕回变,新疆和清国内陆的交通被隔绝了。
        到1871年6月,俄罗斯南下入侵新疆北部,攻占伊犁九城,这期间又是屠城立威的老套路。清廷对此入侵行为提出抗议,俄罗斯辩称说,你看,你们现在甘陕回乱啊,军队都过不来,这里没人管理,不安全啊,俺们暂时帮你看管哦。够意思吧?北疆的归属,这就成了清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一桩悬案。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7 12:59 
TOP Posted: 01-23 22:45 #166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
       
        1873年,甘陕回变终于被左宗棠用血腥残酷的方式镇压之后,通往新疆的道路被打通了,一个战略性的选择题出现在清廷面前啦。从1850年洪秀全起兵到1875年,清国内战外战没停过折腾了25年,国库都打空了,百姓也遭遇了这么多年的战乱灾难,还有能力再打下去么?新疆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又偏远,历朝历代的中原帝国都没能够长期占有,这要是真的再出兵,就一定能够收复么?而且中国历史上,放弃这些侵略征服的边疆地区的例子很多,越南,朝鲜都曾经被中原帝国侵略征服过,因为守护的代价太大,最后都放弃了。
        于是就这个选择题,朝廷上展开了大辩论。左宗棠大义凛然,祖宗征服的土地,子孙怎么能够放弃!新疆若是不保,那么甘陕就不保,甘陕不保,那么山西河北就不保。听听这逻辑,一气呵成哦,估计多喝几个水,能不保到江苏,嘿嘿。
        李鸿章的看法却与此相反,自从乾隆皇帝征服新疆以后,清国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却耗费巨资驻兵在哪里。清国真正的威胁在东部沿海各省,而不在西部边陲。东部是清国的精华所在,目前国家就这么多资源,应该集中发展沿海的国防和内地的民生开发。腹地如果有损,那就是亡国之祸了。腹地如果安全了,清国强盛起来,西北边省自然也就安全了。李鸿章真正担心的是明知维新之后迅速崛起的日本,清国和日本,必将有一战,那才是国运的根本所在。
        从事后的历史进程来看,应该说,李鸿章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政治家。取舍之间,轻重缓急,他看的非常清楚。中日必有一战,胜,则从此清国腾飞,败,那么怕就是要亡国啦,这是李鸿章在1875年所看到的局势。
        但是显然左宗棠的高调动听嘛,士人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啥啥啥感,还有忠君爱国感当然都起来啦,皇上啊,新疆不能放弃啊,否则如何面对清国的祖宗啊,那可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一哦。
        就这样,向外国借了500万两银子,再从国内挤出500万两白银,凑足1000万两军费,左宗棠开始了收复新疆的攻伐。
        还别说,清国运气还真不错,左宗棠出兵没费什么力气就平定了新疆回乱,他们自己窝里反,起内讧了,嘿嘿。
        1876年,清廷派崇厚和俄罗斯交涉啦,亲,现在俺们道路也通了,军队也来了,不需要亲代为看管啦,该把土地还给俺们清国了吧?结果呢?可能么?
        崇厚只要回来了伊犁城,剩下的全没讨回来,还得搭上一大堆通商权益,包括新疆经甘肃到汉口的商路,松花江的航行权力这些的。
        清国朝野那当然骂崇厚卖国啦,谈判要不回来,那就开打吧,还说啥。
        这时候年青一辈的清流人物,张之洞,陈宝琛这些清流爱国派已经上来啦,热血沸腾啊,遇到这样不讲理的流氓国家,必需的,得打,立我清国国威。
        朝廷还真就要打了,正常人遇到这样蛮不讲理的,也该打了。当时清国朝廷也学了万国公法啊,俄罗斯这是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的抢夺。
        李鸿章之所以会被当年的西方媒体称作东方的俾斯麦,他自然有过人的战略眼观和成熟政治家的心态和能力。喊打爱国,那当然中听,朝野都爱听。可是真的要打,有把握么?
        首先,如果要对俄罗斯开战,那么是要从新疆到东北,整个北方国防线都可能面临俄罗斯军队的攻击,在哪里布防?要多少军队多少资源才能守的住?
        其次,北方陆地国防线之外,整个东部海岸线都可能面临攻击。俄罗斯的远东舰队已经在日本海海面上出现,摆明了是在施加压力。清国靠什么抵御俄罗斯的远东舰队?当时朝廷是打算派彭玉麟统帅长江水师来对付俄罗斯军舰,将军怎么办?他只能想到林则徐的老办法啊,用船装满桐油去火烧俄罗斯军舰,除此之外,还能有别的办法么?清国还没有现代化的军舰,如何抵御俄罗斯从海上的攻击?
        李鸿章知道这仗不能打,可是他也知道他说了没有用,爱国大臣们能把他骂死。李鸿章多聪明啊,他会请外国专家。他请来了戈登,朝廷上下对戈登的军事专家身份,那都是相当的信服。
        戈登是洋鬼子啊,洋鬼子不懂清国的规矩啊,而且关键是他也不怕掉脑袋啊,他就老老实实地说,目前的情况下,如果要打俄罗斯,清国朝廷要做好三个准备。
        首先,迁都长安。居中指挥策应,而且关键是,清国根本没有现代水师,海防基本是任俄罗斯蹂躏的,北京太靠近海岸线。两次鸦片战争不都是在这个问题上吃的大亏么?
        其次,这场战争要作好十年战争的打算。
        最后,清国皇室要作好亡国的打算,依目前清国的国力状况,打一场长期的战争,估计就可能要亡国了。
        听外国军事专家这么一说,大家伙不得瑟了,这才结束了这场险些导致亡国之祸的闹剧。
        幸亏曾国藩先生的公子,曾纪泽当时已经有了些外交经验,而且意志力顽强,和俄罗斯据理力争。为啥说他意志力顽强啊?双方软磨硬泡了快一年时间,嘿嘿。1881年2月,清国取回了绝大多数领土,也没有丧失通商权益和内河航行主权,只是最后要赔偿900万卢布的看管费用。
        当时的英国驻俄罗斯大使对曾纪泽表示出了极大的仰慕之情哦,能够凭外交手段从俄罗斯手里把它已经占领的土地给要回来,曾侯爷真是个外交大牛啊。
        至此为止,从1850年洪秀全造反以来的清国内部各种战乱,终于算是平息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7 13:05
TOP Posted: 01-23 22:46 #167樓 引用 | 點評
typhooNke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101
威望:11 點
金錢:503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2-06-28

mark , go on ~
TOP Posted: 01-23 22:46 #168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3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清国平定了内乱,全开始面临来自外部的更大的挑战。
        大家如果去看世界地图,会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高原高山大漠,把亚洲的东部和欧亚大陆的中部西部隔绝。如果说地球是个地球村的话,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一个半封闭的世界。
        自古以来,在地球村的东部,中原帝国就是最牛的,文化,我最牛,打架,我最能打。历史上曾经有过入侵征服中原的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但是元帝国只是疆土辽阔的蒙古人帝国中的一个。
        自古以来,中原帝国所面临的威胁都是来自于北方的蛮族入侵,东南部沿海一带,从来没有遭遇过挑战,可是时代变了。两次鸦片战争,清帝国遭到跨海而来的英国和法国的攻击,战败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换得了和平。
        可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清帝国将要面临来自欧洲的更多挑战,因为欧洲的格局变了。
        19世纪70年代,是欧洲的新帝国主义时代,这里的帝国主义概念,请参看文前的定义,不是列宁所定义的帝国主义。
        为大家更好理解清国所遭遇的挑战,我们来简单讲述一下欧洲的历史,看看跨海而来的帝国主义力量是如何形成的。
        古罗马时代,把生活在帝国疆域以北的蛮族称作日耳曼人。日耳曼诸蛮族生活在从罗马帝国北部边界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欧洲西部和中部地区,以渔猎农耕为生。
        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次北部蛮族的大局南下入侵,在南方的古老文明,中国,印度,波斯,西罗马,拜占庭都遭遇了来自北方的异族入侵。这个奇特现象的成因,学者们到今天还不能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日耳曼诸蛮族南下侵入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罗马的国土里,日耳曼诸蛮族在北非,在西班牙,在欧洲,建立起众多新的国家。
        其中一个叫法兰克的日耳曼蛮族在这个乱世中崛起,根据法兰克人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特洛伊的勇士,因此他们建立的国家首都,叫巴黎。巴黎Paris就是帕里斯啦,就是特洛伊故事里那个拐跑超级大美女海伦导致亡国之祸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啦,你懂的。
        第一个法兰克国王叫克洛维,像当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一样,经过一次恶战中的奇特经历,他选择了放弃日耳曼人古老的奥丁战胜崇拜。他归信基督教,当天和他一起受洗的还有三千多法兰克战士。这个历史事件,铸造了日后欧洲历史的千年基调。
        从此,剑和十字合流,日耳曼蛮族战士的攻伐,带上了宗教圣战色彩。欧洲社会开始形成三个阶层,封建武士贵族,是信仰的守护者,教士是信仰的宣教者,农民是信仰的供给者。
        伴随着法兰克武士的四方征伐,基督教被广泛传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罗巴这个罗马时代的说法不见了,阿拉伯人开始称欧洲作法兰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籍里,拂郎,佛朗,弗蓝,弗林等形式,到明朝后期起,写作佛郎机。
        7世纪的时候,先知默罕默德宣称得到天使加百利的启示,基督教的圣经已经被篡改,从此伊斯兰教产生。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叫做穆斯林,意思是顺从(真主)者。
        怀着极大的宗教热忱,穆斯林开始发动圣战,传播伊斯兰信仰。
        伊斯兰圣战如疾风烈火般席卷各地,向西的圣战,横扫北非跨海攻入西班牙,日耳曼蛮族西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覆灭,欧洲的基督国度面临灭顶之灾。
        此时铁锤查理登场,拯救了欧洲的基督国度。
        他的法兰克名字叫“卡尔“,意思是男人。他的名字演变到日后,英文则读作查尔斯,法文读作查理,西班牙文读作卡洛斯,而拉丁文则写作卡洛琳。铁锤查理子孙开创的欧洲王朝,后世称作卡洛琳王朝。
        铁锤查理,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他是男人中的男人,据说一生恶战无数,只有过一场败仗,人们因此称呼他作查理马特,马特的意思就是“铁锤”。
        铁锤查理率领忠贞的基督教武士迎击视死如归的穆斯林圣战勇士,双方在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处展开殊死决战。
        那一战,新月没有战胜十字,铁锤击碎了弯刀,伊斯兰圣战止步在比利牛斯山下。
        战后,铁锤查理认识到穆斯林骑马作战的优势,在欧洲引入骑士作战方式,这就是骑士制度的起源。
        铁锤查理的儿子,矮子丕平通过罗马教皇的帮助,取代了法兰克国王,开创卡洛琳王朝,在这个过程中,他把攻占的一块异教徒的领土,奉献给了罗马教皇,这就是教皇国的来源。
        丕平的儿子也叫查理,因为他的卓越战功,后人称他作查理曼,伟大的查理。
        查理大帝继续他祖父辈的事业,扩张基督国度,他一生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日耳曼蛮族萨克森人的完全抵抗。通过血腥的屠杀,查理大帝终于征服萨克森人,逼迫他们归信基督教。
        在征伐的过程中,查理大帝把领土分封给手下的有战功的骑士们,这就是日后欧洲封建贵族的起源。
        查理大帝去世之后,根据日耳曼蛮族传统,儿子们平分家产,他所征服的辽阔领土,被分成了三分,东法兰克,中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王国。
        这里出现了一个名词,基督国度了。乡亲们还记得太平天国么?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啦,亲们。基督教是国教,国家的法律依据,小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必需服从宗教信仰的管理。太平天国规定小百姓要作礼拜哦,基督国度一样的啦。不参加礼拜,后果很严重的啊。甚至到北美殖民地时代,当时还没有确立政教分一,不作礼拜要抽鞭子的哦。
        从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归信基督教起,法兰克人所征服的地区,都必需以基督教为国教。这是当时基督教的理解啦,天国,神的国,在人间。
        历史发展到16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宗教改革运动,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德国的马丁路德,瑞士的法国人约翰卡尔文。乡亲们或许要问啊,啥叫瑞士的法国人约翰卡尔文啊?是这样的啊,马丁路德有当时他所在的封建国君的保护,可是约翰卡尔文不行啊,他待在法国,那不是等着被宰么?他逃到瑞士,那里的人信他的,他们自己建立管理机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是派人来抓约翰卡尔文,那就开打吧。
        宗教改革时代的神学学者认为当时的基督教已经背离了真正的基督信仰,他们从圣经里去找依据,从初期教会的历史传统里去找依据,对罗马教皇的权威提出各种质疑和挑战。主要的有两条,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根据圣经,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需要特殊的神权祭祀阶层,也就是说,根据圣经说的,俺可以直接和上帝说话,直接认罪祷告。神父是什么?哥不认识。当时的基督教里,认罪得是这样,你跑一小黑屋里,拉上帘子或者关上门,对面格子里坐着神父,这不怕你害羞么,这设计还挺体贴的,嘿嘿。你对着神父把自己的罪行说完,神父说,孩子啊,你的罪被赦免了,必需得这样才能认罪。
        二:根据圣经,神的教导是明白清楚的,人人都可以通过理性阅读理解。于是开始翻译圣经成各种文字,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被认为是对德文的形成起了重大的影响。之前翻译圣经是违法的,还会被烧死哦。圣经只有一个版本,罗马教皇认可的拉丁文。拉丁文小百姓怎么看的懂啊?要的就是这个哦,小百姓都看的懂,胡思乱想,胡乱解读,那不全乱套了么,得听神父解释,小百姓不许瞎读圣经。宗教改革之后,圣经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而且新教鼓励信徒都得学习圣经。否则小百姓都不懂,那不由着牧师在上面瞎忽悠嘛,嘿嘿。
        从此,欧洲的基督教分裂了,一个是罗马教皇为权威的,大家称作罗马公教,中文一般称作罗马天主教。另一个则是以圣经为权威的,大家称作新教。新教在地球上没有权威领袖啦,所以就又有各种流派,而且越来越多门派。像亨利八世他们搞出来的,叫圣公会,那是英国国教;马丁路德那一派的,叫路德会;约翰卡尔文这一派的,在荷兰瑞士,叫改革会;在苏格兰叫长老会。反正好多会各种会,清国的洪秀全,不自己还搞出来一个拜上帝会嘛,从学术来说,拜上帝会,那就是新教这一支的变种。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8 16:11 
TOP Posted: 01-23 22:47 #169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4
       
        在那个政教合一的年代,突然冒出这样的一批人,挑战当年的基督教挑战,会是啥下场?想想都知道啦。
        清国人看到洋夷女人的胳膊露出来都觉得恶心呢,欧洲人和清国人,那还不都一样是人,面对这样挑战传统的,一样受刺激。
        欧洲各国的君王,大家如果去看他们的抬头,那都是啥啥信仰的守护者,比如今天的英国国王,那是圣公会信仰的守护者。而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有西班牙国王,法国国王这些的,那他们的抬头里,首先都是这一条,罗马天主教信仰的守护者。
        法国是在国内屠杀新教徒,当然其实是互相杀来杀去的。
        荷兰,其实只是低地联邦中的一个,只是荷兰最大,跑到中国来的,也一般是荷兰的,所以大家叫那个国家荷兰,他们国家正式的名字应该是尼德兰联邦,尼德兰就是低地的意思。不过大家都习惯了,咱们还是叫他们荷兰吧。
        低地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土,北部七个省的人觉得新教靠谱,就改了信新教。南部可没改,人家觉得还是天主教才是真正的信仰。
        西班牙国王说,坚贞信仰的守护者,王国的骑士们,拿起你的剑和盾牌,为捍卫真正的信仰,挽救丧失的灵魂,开始战斗吧。
        于是两边就开打,西班牙国王的军队对打荷兰,英国那也是新教啊,那就帮助荷兰,双方从1568年开始打起,打了八十年啊,怎么停下来的?等一下哦,因为欧洲同时又一场宗教战争,打到后来,大家都打不动了,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七省获得独立。
        1618年,捷克布拉格新教徒干了件狂热的事情,他们宣布三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官员侵犯宗教自由,把他们扔出了窗外,这是有传统的啊,1419年的时候,那时候新教徒,当时叫胡斯教徒,就干过一次,后来被血腥镇压。第二次布拉格抛窗事件,引发三十年战争。先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派兵镇压,新教徒反抗,然后你懂的啦,丹麦啦,瑞典啦,英国啦,德意志新教各邦都卷进来啦,开始群殴,后来的事态有喜感哦,法国也参加新教同盟。法国国王,常干这事儿,他们家嫉妒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国还曾经和奥斯曼帝国同盟,围殴神圣罗马帝国,嘿嘿。
        神罗皇帝说,坚贞信仰的守护者,骑士们,拿起你的剑和盾牌,为捍卫真正的信仰,挽救丧失的灵魂,开始战斗吧。新教徒那一样大义凛然啊,为了捍卫纯洁信仰的自由,冲啊。
        双方都坚信他们在捍卫真理,双方都虔诚而无畏。年青的瑞典国王,还为他的信仰,战死在德国战场。这仗越打越大,意大利德意志的自由城市也都卷了进来。血腥残酷的相互屠杀,这场大规模的宗教战争整整持续了三十年。
        打到后来,大家都打不动啦,于是开始谈判解决问题,签署了维斯特伐利亚和约。
        维斯特伐利亚和约,定义了欧洲的国家概念,主权概念,国际交往标准这些内容。随着日后西方国家走向全世界,构架了今天的现代世界体系。维斯特伐利亚和约,也因此成为今天国际法的渊源。
        比如说啊,国家不分贵贱,一律平等。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概念啊,一个公爵国,和一个亲王国,虽然爵位高低不同,但是在外交上是平等的地位。
        其实如果真的理解了中国的先秦封建社会,也很好理解这一点。齐国是侯爵国,鲁国是公爵国,虽然公爵比侯爵大,但是鲁公国和齐候国交往,地位是平等的。
        维斯特伐利亚和约包含了一系列和约,简单的说几个重点。
        首先是确认了归正会和路德会这些新教教派的合法性,从此不把他们当异端攻击啦。
        第二个很重要,允许各国选择自己国家的国教。原则是,一个国家,一个国教。
        亲们,当年的欧洲是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如果一个国家内有两个合法宗教,那日子没法过啊,不仅是要打架。就算不打架,日子都没法过,一个信新教教的,他交的税拿去给天主教盖教堂,他能答应么?
        基于这个原则,国家进行了从新的分配。比如有一个联合公国,公爵去世之后没有合法继承人,联合公国里的三个新教公国,被分给了新教的普鲁士;而信天主教的两个公国,则被划分给一个天主教国家。
        荷兰,瑞士这些新教国家被允许独立,从此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都不可以再打他们啦。
        瑞士里面的天主教徒就该搬家啦,讲意大利语的,估计就移民去南面,讲德语的,估计就移民去了奥地利,反正就该搬家啦,他们在瑞士也待不下去啊。
        就好像你要在太平天国里说,哥是敬拜孔子的,那不是找死么?亲,这就叫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国家。
        维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政治学上,就是日后形成的民族国家学说的起源。
        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在新教地区迅速兴旺起来,当年的天主教说,有钱人进天国,比骆驼过针眼还难。那有多少人敢去作买卖啊?那都是犹太人,他们是贱民,只要他们作买卖。正经贵族人家的娃,要么作骑士,建功立业。要么去教会作教士,拯救灵魂。
        可是新教不一样啊,努力赚钱,不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进而有余力帮助别人,这是圣经说的哦。赚钱不丢人哦,亲,不耽误进天国哦。新教伦理的国家,资本主义事业开始了蓬勃发展。
        荷兰,瑞典,英国这些新教国家开始崛起,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
        法国启蒙运动开始产生各种新思潮,冲击欧洲固有的传统。
        一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暴民们屠杀了法国国王之后,开始法国恐怖暴政时代,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先杀保皇党再杀反革命,反正是各种血腥恐怖屠杀。
        1799年,一个科西嘉岛小贵族的娃拿破仑,开始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
        拿破仑靠武力崛起,1804年,法国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皇帝,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亡国。
        拿破仑时代,是欧洲封建秩序崩溃的时代。拿破仑皇帝武功强大,征伐侵略欧洲各地,把自己的亲属,部署封为各地的国王,欧洲各地征战不断。
        1815年,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皇帝,结束拿破仑时代,欧洲重回和平。
        拿破仑时代是欧洲旧有封建封建制度瓦解的时代,同时又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
        德意志各小国如何有力量对抗强大的拿破仑大军呢?三皇会战,被后人称作民族会战,因为此时,民族主义思想在欧洲觉醒,以民族主义为呼召的普鲁士在三皇会战中对拿破仑皇帝的军队造成致命打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为普鲁士的口号。起源于条顿骑士团的普鲁士开始统一德意志各诸侯国,到1831年,日后的德国基本已经成形状。
        与此同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口号在意大利半岛也得到了回应。萨丁王国开始侵略征服意大利各小国和自由城市,意大利逐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到1870年代,复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新兴的德国和意大利,开始了向全球的扩张和侵略,人类历史开始进入新帝国主义时代。
        关于新帝国主义时代的形成原因,学者们至今争论不休,楼主把几个主流观点列出来吧,让大家自己去批判理解。
        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解释是,这是列宁的解释。马克思说,人类历史的进程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一直进化到共产主义社会。可是马克思预言垂死的资本主义,垂死了这么久还不死,真让人着急啊。列宁赶紧的跳出来说,亲,还有一个阶段哦,叫帝国主义社会,万恶的资本主义为啥没死呢?因为他是变成了万恶的帝国主义时代啦,到了帝国主义时代,侵略扩张成是它的本性。这是定义的真理啊,亲们。嘿嘿。
        有的学派认为,新帝国主义时代的侵略扩张,是为了工业化之后的社会寻找资本出路,意思是说,欧洲工业化完成啦,资本投资回报太低啦,得去找地方投资啊,乡亲们。那就去非洲,去亚洲占领殖民地吧。
        还有学者说,侵略扩张是因为新兴起的国家没地方扩张领土了,只能去亚洲非洲那些地方扩张了。乡亲们,欧洲历史上,内部之间的侵略扩张在封建社会是没有过的哦。
        让人听了觉得最觉得可怕的是另外一个解释,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正是社会进化主义思想在欧洲泛滥的年代,拯救全人类,是白种人文明的使命,这是当时欧洲不少人所相信的。
        楼主只是列举出主要几个学术流派对新帝国主义现象的解释,也许是他们交织混杂的。当然除掉马克思流派,因为列宁的解释是“本性”,那是定性质了,和别的就不可能混杂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8 20:17 
TOP Posted: 01-23 22:48 #170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5
        不论具体的成因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新帝国主义时代的西方列强对亚洲和非洲冲击巨大,无论是他们的武力,还是他们带来的思想,都冲击着亚洲和非洲的固有文明传统。
        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在这个新帝国主义时代里遭受沉重的打击,但是中国文化传统真正被根除,那是要到到1949年之后,被中国人自己所根除的。
        客观地说,西方列强在1895年之前,真没捞到什么经济上的好处,当年曼彻斯特利物浦那些企业家买卖人所期盼的巨大市场,事实上只是一场美梦而已,嘿嘿。
        到1896年,清国外贸总值不过五千万英镑,在这其中,不列颠出口到清国的商品,只是七百万英镑。清国出口的大宗物资,茶叶和丝绸在1880年达到顶峰之后也开始下落。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出口的茶叶开始占据英国和美国市场。而日本和欧洲出产的丝绸,因为品质更为优良,也开始在逐渐取代清国丝绸。鸦片贸易,在达到一年八万七千箱的顶峰之后,也开始下滑,因为清国国内种植的鸦片已经开始成为清国消费市场的主要货源。
        我们真的很难说,到底是那种具体的动因,促成了新帝国主义时代里,西方列强对清国的鸦片。我们只能说,应该是上面三种动因的混合吧,白种文明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为国内的过剩资本寻找投资市场,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新兴国家要在全球抢占领土,这三个动因交织在一起,兴起了一轮西方列强对包括清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压迫和侵略。
        而且此时日本已经迅速崛起,隐然成为一个新的帝国主义力量。1854,美国黑船来航,胁迫德川幕府结束闭关锁国时代。看到强大的清国在西方人面前不堪一击的惨败,日本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此次所面临的西方力量,不再是以前所熟悉的“南蛮”。在闭关锁国时代,日本一直和荷兰有着通商关系,日本人把他们所遇到的荷兰人,葡萄牙人称作南蛮,或者洋蛮。
        日本朝野各界开始争鸣思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间有过许多后人看来荒唐可笑的爱国盲动,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义举。
        萨摩长洲等封建大名发动倒幕战争,末代德川幕府将军宣布退位,大政奉还天皇。
        亲政之后的日本明治天皇,在1868年率领文武大臣,向天地,向民众宣誓,堂堂正正开始全盘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时代。
        和清国的自强运动不同,日本是全面的学习西方,全面引入西方的各项制度,技术,文化。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有守旧势力的反抗,忠于天皇的守旧势力和同样忠于天皇的革新势力在朝野展开激烈的论战,甚至出现过相互之间的战争。双方冲突的最高潮,出现在1877年,反对日本政府废除封建制度的武士们拥立对西乡隆盛,发动西南战争,攻击日本中央政府。这场内战,以西乡隆盛切腹自尽而告终。西乡隆盛是日本维新三杰之一,他本是最初开放变法路线的领袖人物,因为对后来的大政方针持不同看法,走上了叛乱之路。1889年,日本政府特赦西乡隆盛,他成为日本人所尊重和敬仰的英雄人物。对西乡的特赦和尊敬,体现出日本社会,已经开始初步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从天皇到朝野各阶层并没有简单的认为,反对国家政策的就是卖国。同样出于忠君爱国的出发点,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是可能产生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看法的。但是西乡隆盛带领武士发动叛乱,这是显然的叛国罪行。日本政府首先判定其行为是属于犯罪,进而特赦其罪行,整个处理过程,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都得到了尊重和维护。这个事件表明,日本社会已经开始步入现代法治社会时期。
        1871年,日本和清国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在谈判的过程中,日方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应该是“清日修好条约”嘛,不能说是中日。这里的关键是,不论是明国,还是清国,都是以天下的中心宗主国自居,日方代表所要质疑的,就是这个“中国”的地位。在中方的坚持下,日方最后还是接受了“中日修好条约”的说法。
        这个条约的签订,事实上已经开始动摇了以中国为中心的tian朝朝贡体系。
        清国的谈判代表李鸿章意识到,除了西方来的各国之外,日本也已经成为亚洲的一个新兴势力,清国已经公开承认日本是一个地位平等的国家。
        历史上,对中原帝国的威胁都只是来自北部,而到了1870年代,北方的俄罗斯已经远比康熙皇帝时代更为强大,东南万里海岸线,都可能成为西方列强的攻击点,日本又在崛起,电报轮船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军事成为瞬息千里的事情,传统的防御手段也根本无法阻挡新式军队的攻击,李鸿章意识到,这是中国“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Tian朝朝贡体系的崩溃
        历史讲述到现在,大家已经看到啦,清国有着自己的tian朝朝贡体系,而西方人有着维斯特伐利亚体系,清国是被给拽进这个新的世界体系里去,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以清国为中心的tian朝朝贡体系开始崩溃瓦解。
        上面介绍过,清国并不像明国那样喜欢要那么多朝贡国来朝贡。清国维持着几个朝贡国,别的不需要他们来,他们想让还不让他们来,来了清国要花钱啊,那不是明清传统么,华夷之防啊,从贡使进到清国,就得全程招待,也就是隔离啊,花费不小呢。
        清国所维持的朝贡属国有缅甸,泰国,越南,琉球,朝鲜。
        首先出问题的是琉球。明朝的时候,琉球就开始成为明国的朝贡国,这个关系一直延续到清国。而与此同时,在明朝万历皇帝的时候,日本九州的萨摩藩,在1602年,入侵征服了琉球,逼迫琉球向萨摩藩称臣进贡。也就是说,琉球有两个宗主国,一个是明国,一个是日本的萨摩藩。这种事情并不稀罕。当年的女真就面临明国和朝鲜的双重压迫,要向明国称臣,同时也要向朝鲜称臣。
        琉球这样一仆二主的局面维持了两百多年,一直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出现变化。
        1873年的时候,有琉球的船民遭遇海难,在台湾被台湾原住民杀害,日本向清国政府提出赔偿要求并要求惩办杀人凶手,但是总理衙门的交涉官员答复,台湾原住民是化外生番,清国不管这事,日本如果要捉拿凶手,自己随意。日本以此为依据,派军队进入台湾对涉案原住民展开军事报复行动。清国政府和日本谈判解决争端,同意赔偿琉球遇害难民和日军军费。
        日本国政府以此为法律依据,主张清国政府已经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国皇民,命令琉球王停止向清国称臣朝贡。1879年,明治维新改革日本国家制度,废除封建体系,建立中央集权的现代国家,琉球则被一分为二,北部归入日本冲绳县,南部则为清国领土。清国政府对此提出抗议,琉球问题成为清国和日本之间的悬案,一直到清日甲午战争。
        在两国交涉处理琉球的过程中,清国和日本国现代化程度的差异已经开始显现。日本国的外交,已经开始进入现代世界体系,依据国际公法寻求解决途径。在吞并琉球之后,又依据民族国家的原则,开始对琉球居民进行现代国民教育,将琉球人归化成为日本人。而清国方面的外交上,则是在朝贡体系和现代体系之间的摇摆,官员的对外交涉缺乏现代外交人员的职业化培训和概念,在无意之中,为日本按照现代国家体制,吞并琉球提供了法律依据。
        清国丧失琉球,只是清国朝贡体系崩溃的开端。
        今天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地区,当时的西方人称为印度支那,越南的皇帝是印度支那地区朝贡体系的中心,而越南皇帝又接受清国政府的册封,在清国的朝贡体系里,越南皇帝被封作越南国王。
        1863年,柬埔寨国王寻求法国的保护,法国成为柬埔寨的宗主国。1874年,法国和越南签署不平等条约,越南沦为事实上的法国臣属国。越南国王向清国寻求保护,清国向法国提出抗议,清国的依据是,越南的国王,自古以来就是接受清国的册封,因此越南是清国的臣属国,法国的行为是对清国的侵犯。法国方面的回复则是,1874年越法条约的签订,说明越南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而不是所谓的清国臣属国。在这个问题上,朝贡体系和世界体系的冲突又出现啦。依据世界体系,主权不完整的附属国是不可以独立签署外交条约的,必需要得到宗主国的批准。而在朝贡体系里,国家主权?是神摸?
        法国开始加强对越南的控制,派遣军队进驻越南,而越南王则在1882年派出朝贡使团去清国,寻求清国的庇护。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9 12:55
TOP Posted: 01-23 22:58 #171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6
        对于越南的求援应该如何回应,清国内部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想一想都知道啦,朝野士人的绝大多数是充满爱国激情的,那一定要援助越南啊,亲们,那是阿拉大清国皇帝祖上留下来的藩属国啊,祖宗的产业,岂能抛弃。
        当时的周德润曾经解释过要保守这些藩属国的战略意义,琉球,高丽,越南这些藩属国,是清帝国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保有他们。
        李鸿章却不这么看这个问题,如果是以前的战争形态,周德润的战略构想当然成立。可是现在是19世纪后期啦,现代的战争,外国军队可以直接从海上对清国腹地发起进攻,根本不是古时候那种层层推进的战争方式。
        道光年间,咸丰年间,英法军队从来不需要突破所谓第一道防线,直接攻入天津,胁迫北京,或者攻入南京,切断漕运。李鸿章把这一点看的很清楚。他认为,清国防御战略的重心,一是要集中有限的清国资源,加强军备建设,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高丽的控制和保卫。因为李鸿章一直判断,日本才是真正会对清国发起挑战的国家。而且日本和西方列强不同,日本有扩张领土的欲望。
        左宗棠啦,张之洞啦,张佩纶啦,陈宝琛啦这些清流爱国者都开始弹劾李鸿章了。举国上下都在骂李鸿章啊,简直就是秦桧,贾似道嘛。据说当时每天都有弹劾李鸿章的,举国都骂李鸿章里通外国。
        清国开始加强战争的准备工作,倍儿爱国的张佩纶去了福州,那里有马尾造船厂,是清国重要的海军基地;倍儿爱国的陈宝琛去了两江,协助督办防务,东南沿海都有坚定的爱国大臣们守护啦。张之洞奔赴第一线,出任两广总督,加强对越南境内的黑旗军的接济和帮助。这布局,看着真是要大干一场啦。
        1882年六月,越南嗣德皇帝病逝,继任的建福皇帝签署“顺化条约”,越南国王放弃越南皇帝的头衔,正式承认法国为其宗主国,越南从此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
        1883年12月,清国军队从广西和云南入侵越南,法国照会清国政府,法国已经成为越南保护国,任何在越南境内的非政府武装都将遭到攻击,要求驻扎在北宁基地的清国军队撤出越南国境。清国政府则回应,任何对越南境内清国军队的攻击都将可能导致清越两国间的战争。
        此时刘永福和他麾下的黑旗军隆重登场,刘永福是个传奇人物哦,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大总统,1895年曾经出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又是民主,又是大总统,那是相当的洋派的,嘿嘿。
        刘永福本是天地会的匪徒,1857年的时候在广西聚众造反遭到清国军队的镇压,带领数百残部败退进越南境内。进入越南之后,打出北斗七星黑旗,聚集形形色色各种人,力量开始壮大。越南官府无力剿灭,不能剿匪,那就招安吧,于是刘永福就成为了越南军官,他的部队,就类似马家军啦,淮军啦,北洋军队啦,那些一样,是私兵性质的,他算的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军阀。
        在抗击法国军队入侵越南的过程中,刘永福因为战功卓著被提拔为越南三宣提督。这种拥兵自重的军阀,是不会真的服从越南中央政府的啦,刘永福有自己的军队,也有自己的地盘。到越南成为法国的臣属国之后,法军开始清剿越南境内的割据武装,刘永福的黑旗军开始和法国军队展开恶战。侵入越南的清国军队和越南的叛军黑旗军,成为法军的主要作战目标。
        1884年3月,法国军队开始对越南北部的清国军队展开攻击,清军在北宁被击溃。
        战败的消息传回北京,清国政府并没有向法国宣战,到底是和还是战,朝廷至今仍在摇摆之中。但是这场败仗却导致了清国朝廷的一次大换血。慈禧太后罢免了恭亲王奕的一切职务。
        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那个年青寡妇啦,她不但已经有了处理国政的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有了很强的权力欲。
        有人不想要权力么?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人,那不是人吧?亲们,至少不是地球人,嘿嘿。
        随着慈禧太后权力欲望的增长,当然开始看恭亲王不顺眼啦,因为恭亲王权力大嘛。
        亲们要知道哦,当时的大多数爱国派都看不惯恭亲王的啦,鬼子六嘛,只是没好意思公开说洋奴啦,居然说洋人不野蛮,还居然公开说要学洋人那一套。
        1865年,有人弹劾恭亲王说他贪污,而且不尊重小皇帝,慈禧太后就趁此把奕的议政王职位给罢免了。洋人们就开始不高兴啦,也有大臣和满人亲贵们提出了质疑,迫于压力,慈禧太后恢复了恭亲王的工作,但是这件事显然更加重了她对恭亲王的嫉恨。一个老板居然不能炒掉总经理,亲们,那啥滋味,你懂的,嘿嘿。
        1874年,年青的同治皇帝去世了,身后没有儿子。根据满人的传统,这时候要亲贵们开会来从下一辈里挑选皇位继承人了。当时不少人认为恭亲王的儿子将要继承皇位,从血统从年龄来说,那都是最正当的皇位继承人,甚至满人中开始流传说同治皇帝死去遗嘱传位恭亲王爷。众望所归啊,这就是。为了回避嫌疑,恭亲王选择了不参加这次决定清国命运的会议。
        会议的结果,那是真的毁三观了,所有祖宗家法都被违背了,慈禧从自己妹妹那里过继过来一个小娃娃载湉,成为自己的儿子,这就是光绪皇帝啦,光绪皇帝才4岁嘛,当然妈妈还得继续垂帘听政啦。
        按照祖宗家法,这皇位应该传给溥字辈的。居然传给了平辈的载湉。这样逆天的决议都能够通过,应该说,当时的慈禧太后已经在满人亲贵中间有了相当的威严和势力。
        从此慈禧太后保持住自己的权力啦,有权力很好玩的啦,是个人都想要,嘿嘿。
        这事情干的不正当,慈禧太后自己当然心里清楚的很。到了1884年3月,清军在越南溃败的消息传回来,她就以此为借口,革去了恭亲王一切的职务,唯一能够对她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物,被解决啦。
        但是此时清廷的立场依据是暧昧摇摆,到底是继续扩大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还是撤兵休战?慈禧太后并没有明确的指令。
        此时法国舰长福禄诺Captain Fournier找到北京寻求和平解决两国冲突的方案,清廷派遣李鸿章和福禄诺谈判。1884年5月11日,双方签署“李福协定”,根据协定,清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国地位,并“立即”撤回入侵越南的清国军队,同时开放清越边境通商。作为回报,法国保持越南清国的国界线,同时保证越南日后的任何条约内容都不会冒犯tian朝清国的威严。
        此时李鸿章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他不敢向朝廷汇报已经签署条约的情况,他怕掉脑袋啊。本来就已经举国上下都骂他里通外国啦,这还签署条约撤兵。
        李鸿章只能一面通知在越南境内的清军,作好撤兵准备;一面想办法说服慈禧太后同意撤兵。
        乡亲们,想起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琦善了么?想起来穿鼻条约了么?
        就在这个争取的过程当中,6月23日,法国军队要求驻扎在越南北黎的清国军队撤出越南,双方发生武装冲突,法军战败。法国舆论哗然,向清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撤出所有入侵越南的军队,并要求增加赔偿两亿五千万法郎。清国辩称清国不应该对北黎冲突负责,清国政府没有意识到,此时清国和法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1884年8月22日下午1点56分,法国舰队开始对清国马尾海军基地内的福建水师发起攻击,整个战斗在20分钟之内结束,法军阵亡5人,清军阵亡521人,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在朝廷之上慷慨英勇的清流爱国派张佩纶惊慌失措,仓皇出逃。第二天,法国舰队摧毁了左宗棠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09 20:38
TOP Posted: 01-23 23:00 #172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7
        马尾海战惨败的消息一出,举国舆论又是哗然,又是严惩败将,严惩李鸿章之类的爱国口号响彻云霄,朝廷迫于舆论压力,对法国正式宣战。
        但是清法战争,其实已经结束了,乡亲们。失去了福建水师的清国,已经无力防御整个南部海岸线。而且日本已经开始寻求和法国结盟,围殴清国,这仗要是再打下去,那就是甲午战争提前版,只是多了个敌人,法国。
        李鸿章急迫地寻求尽快结束清法战争的办法,他找到了清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赫德绝对是对清国朝廷忠心耿耿的忠臣,他的事迹会在自强运动中介绍。
        交涉谈判是秘密进行的,以免招致清国爱国士人们的怒骂。通过赫德的努力周旋,清法两国于1885年4月签署停战协定,基本就是当初李鸿章所签署的“李福协定”的内容,不再坚持额外战争赔偿。
        清国军队撤出越南,法国归还澎湖给清国,同时解除对清国海岸的封锁。
        爱国士人们当然又是愤慨无比,尤其是在1885年3月,清军获得谅山争夺战胜利的情况下,清国居然放弃了对越南的争夺,爱国人士简直是义愤填膺啊。
        但是慈禧太后知道,这仗已经没法再打了,连前线的两广总督张之洞,也不再得瑟了。
        清国和法国的战争,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越南宗主权的争夺战争,战争之后,法国的宗主国地位得到确认,印度支那地区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
        清国在越南事务上的处理方式,充分显示出了北京条约二十多年之后,清国依然在tian朝朝贡体系和西方人的世界体系之间的挣扎困境。一方面,理性爱国的大臣们已经意识到清国已经不再有实力维持原有的亚洲宗主国地位,另一方面,举国朝野的爱国士人们仍然沉浸在tian朝中国的迷梦里不能自拔。李鸿章知道正确的选择是,放弃越南,全力经营高丽,但是他的主张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爱国者怒骂声中。理性爱国与激情爱国舆论压力的博弈,导致了朝廷上朝令夕改,举棋不定,知道打不得,迫于压力也必需要打,最后的结果是,失去了越南宗主国地位,同时失去了福建水师和马尾造船厂。
        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扩张,引起了英国的警觉,为了不让缅甸落入法国手中,英国在1885年入侵缅甸。在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之前,英国公使向李鸿章询问清国的立场。英国这也是按规矩来,因为当时清国是缅甸的宗主国嘛。李鸿章淡定地说,贵国要是真的决定对缅甸动武,记得提前告诉我哦,免得两国之间起什么误会。征服缅甸之后,出于对清国不干涉立场的回报,英国命令缅甸继续维持对清国每十年一次的朝贡,缅甸最后一次对清国派出朝贡使团,是在1895年。但是在清日战争之后,这种照顾清国面子的朝贡行为也就停止了。
        泰国,当时被称作暹罗,和越南一样,是三年一贡的朝贡国。泰国最后一次向清国派出朝贡使团是在1853年,从此泰国不再向清国进贡,正式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当时的泰国王拉玛四世是个贤明的君主,他审时度势地看清楚了当时的世界大势,当西方列强来到门前的时候,他的表现相当聪明。他知道向原来的宗主国清国求助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主动打开了国门,在1855年和英国签订条约之后,又在1856年和法国与美国签订条约,允许西方人在泰国自由贸易,自由传教,同时开始本国的现代化建设,学习西方,使得泰国没有遭遇清国的命运。通过灵活智慧的外交周旋,泰国成为整个亚洲,唯一没有被西方列强武力威胁和压迫过的独立国家,泰国其实是清国最早失去的朝贡国。
        好啦,现在清国只剩下朝鲜这么一个朝贡国啦,这也是李鸿章一直苦心经营维护的地盘,李中堂在这里下好大好大一盘棋呢。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迅速兴起,让李鸿章看到一个劲敌的崛起。他的判断是,海军将是未来清日战争的决定性力量,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只要能在海上遏制住日本,清国就不必担心日本的威胁,必需要承认,李鸿章的战略眼观是高超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卖国”,举国上下要收复新疆他反对,举国上下因为伊犁争端而要向俄罗斯开战他反对,举国上下要和法国打仗争夺越南的宗主国地位他更反对,因为李鸿章认为,东部地区才是清国的根本,只要清国能够经营好根本所在,国力富强起来,这些事情都还有回转的遇到。他必需把有限的清国资源都节省下来,大力发展清国海军。
        既然把日本当作了假想敌,那么高丽就成为了最关键的一个地方。因为如果日本占据高丽,那么日本陆军可以直接从高丽进攻东北。对于所有的藩属国,甚至包括新疆这样的边陲,李鸿章觉得都可以放弃,唯独朝鲜,必需确保不出事情。
        那么朝鲜又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朝鲜是个很有趣的国家,它自称小中华,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年清国征服明国之后,朝鲜的儒生哀叹,中华文明灭亡啦,我们要继承中华文明,我们是中华文明的真正传承者,我们是小中华。虽然被迫向清国进贡称臣,但是朝鲜内部却称清国皇帝作虏王。儒生们还励精图治,打算北伐清国,恢复光大中华文明。结果过了些年一看,哦?清国好像比明国更文明哦,还不侮辱读书人哦,小百姓日子也不错哦,还文成武德哦。儒生们又从北伐论,改口成北学论了,开始学习清国。朝鲜成为和清国关系最为紧密的朝贡国,每年派出一次贡使。
        当西方人跑到亚洲来到处敲门的时候,朝鲜人告诉法国和英国,我们是隐士之国,有事情请找俺们的宗主国,清国,谢谢。1871年,美国人打开日本国门之后,也跑朝鲜来碰运气,一样碰一鼻子灰。事后,被这些老跑来敲门的洋夷们给烦透了的朝鲜国王,派使者恳求宗主国清国,求求您啦,告诉那些洋夷别再来找我们啦。
        清国觉得挺难办的这事情,朝鲜是自己的藩属国,有这要求也正当啊,但是洋人那里也不好得罪啊。于是清国通知西方各国说,朝鲜虽隶属中国,一切政教禁令,完全自主,中国从不与闻。这解释让洋人们一听,估计当时公使们就给跪了,什么叫内政外交完全独立的臣属国啊?
        1875年9月,日本的一艘军舰在朝鲜外海测量航道,途中发现淡水快用完了,于是派一艘小船进汉江寻找淡水。江华岛上朝鲜守备部队怀疑他们是来窥探情报的,开炮攻击日本小船,日本军舰因此驶入汉江展开回击,就是江华岛事件。
        日本国内舆论哗然,要求征伐朝鲜的呼声高涨,迫于舆论压力,日本政府派遣使者去朝鲜交涉,同时派遣使者到北京和朝鲜的宗主国交涉。
        在北京,清国政府告诉日本使者森有礼,如果日本侵略朝鲜,那么就是对清国的冒犯,清国不会坐视不理。而森有礼则说,清国的宗主权有名无实,因为不负责任就没有权力。必需承认,日本的国际法水平显然是比清国要高。
        在朝鲜,朝日两国签订江华条约,江华条约里承认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
        事后,朝鲜和日本都将江华条约副本转给清国,而清国并没有对日本提出抗议,也没有对朝鲜提出指责。这样一来,在法理上,朝鲜的独立自主国家地位,等于是被确认了。又必需说,日本还是完全遵循当时国际公法在行事,而清国则还是懵懵懂懂的。
        从琉球岛的争端到江华条约,全盘学习西方的日本,显然已经掌握了世界体系的法律准则,严格遵循规矩行事,讲道理,守规矩。出兵台湾,那是清国政府让日本出兵的。吞并琉球,一个道理,根据清国和日本签订的和约,琉球人受日本保护,那么显然,琉球属于日本。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岛之后,李鸿章认定日本对朝鲜有侵略企图,而他又认为英国美国法国这些西方国家,则只有通商和传教要求,并没有领土野心。于是他指定了一个策略,赶紧的让朝鲜门户开放,西方各国在朝鲜的权益越多,他们就越要反对日本的侵略。
        李鸿章开始劝说朝鲜,他说,目前必须要以敌制敌了,日本有着鲸吞的阴谋,看看琉球就知道啦,你们应该赶紧的和西方各国立约,朝鲜虽然打不过日本,但是日本怕西方各国,只要朝鲜和西方通商,那么西方各国压制日本,那是绰绰有余的啦。
        固执守旧的朝鲜终于同意开放门户,1882年春,经清国介绍,朝鲜和英,美,德,法签订通商条约。李鸿章的计划经过三年努力,终于有了开端。
        此时朝鲜又出内乱了。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0 14:22     
TOP Posted: 01-23 23:03 #173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3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8
        在这个新时代来到的时候,朝鲜内部和清国一个,是有两股势力。一股叫守旧派,这派的代表人物是国王的父亲大院君,他们就类似当时清国的绝大多数忠君爱国者一样,鄙视排斥这些从海上来的洋夷。另一股则叫开化派,这派的代表人物是的闵王妃,他们要变法维新,要摆脱自古以来中国对朝鲜的压迫,结束册封关系,成为现代的独立国家。他们的主张得到了美国的同情,美国曾经向清国施加压力,要求清国正式承认朝鲜是主权独立国家。另一方面,他们也寻求日本的帮助,希望日本能够帮助朝鲜走上日本一样的变法维新道路。
        1882年,大院君发动叛乱,叛军开始屠杀开化派人士和日本侨民,攻击日本驻朝鲜公使馆,朝鲜国内局势大乱。
        这个变局完全打乱了李鸿章的计划,此时东方的俾斯麦开始正式出现。
        李鸿章迅速命令吴长庆率领淮军以帮助朝鲜平息内乱的名义,入侵朝鲜。侵略朝鲜的淮军中,就有日后大名鼎鼎的袁世凯。朝鲜军队根本无力抵抗清国的入侵,叛军也被镇压,淮军并且捕捉了叛军首领大院君,将他绑架至天津。内乱平息之后,朝鲜向日本赔款,并且允许日本驻军保卫日本使馆。
        这里牵扯到这场短暂的战争的性质,根据日韩间的江华条约,朝鲜已经是独立主权国家,而且该条约已经知会清国,清国并没有对此提出任何异意。根据国际公法,清国已经失去朝鲜的宗主国地位。而且朝鲜国内的叛乱,并没有任何针对清国方面的攻击。清国对朝鲜的入侵,是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征服朝鲜之后,清国内部的激情爱国派又激动啦,开始主张完全吞并朝鲜。李鸿章顾虑到如果公然吞并朝鲜将招致西方国家的谴责,更可能招致日本的军事干涉。清流爱国派张佩纶饿邓承修提出一系列论证,认为日本不过清国两个省的大小,陆军人数少,海军也都是小船,日本又不是不知道清国是富强大国,那里敢干涉清国吞并朝鲜。
        李鸿章则回应他们说,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全面交好西方各国,国家要员出使各国考察学习,同时日本又向西方国家借了很多外债,日本如果开战,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西方国家或许会偏袒日本。日本全面学习西方,虽然还只是个形似的阶段,但是战斗力不可以小瞧。清国目前的战略,必需是要立即加强海军建设,把南北海军建立强大,才是当务之急。每年的海军建设经费四百万两白银,实际上各省只给了四分之一。大家应该请朝廷下命令,保障每年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能够足够,如果这样的,五年之后,南洋北洋两个现代化海军就可以形成。
        朝廷上,关于是否要立即吞并朝鲜,两派又是激烈论战。这时候,越南那里的事情出来啦,亲们懂的。激情爱国派又忘了朝鲜啦,又满腔热情地投入了侵略越南战争的群众运动中去啦,朝野上下爱国呼声高涨,一定要和法国争夺越南。
        清国和法国一开打,不但是丧失了李鸿章计划里的南洋海军,而且使得朝鲜这里又出了事情。
        这时候的朝鲜,还是那两派啦。守旧派叫事上党人,为啥叫事上呢?清国是tian朝上国啊,那是传统的宗主国,他们坚持跟随清国,所以他们叫事上党,他们的后盾就是袁世凯。他们的思路是,紧紧跟随清国,以避免其他各国的压迫,他们邀请清国军官帮他们训练军队。另一派就是开化党,他们主张借助日本的力量,摆脱清国的压迫,寻求独立。他们的后盾是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他们邀请日本军官帮他们训练军队。
        经过大院君叛乱的屠杀,开化党的势力本来很小,但是清法战争一开始,他们就觉得自己有机会了。竹添开始大肆忽悠啦,清国和法国打起来啦,自顾不暇,咱们这里一起事,独立大业就成啦,这可是最好的时机啊,亲们。
        开化党人发动叛乱,劫持朝鲜国王并开始诱杀事上党人,这又是一起朝鲜的内乱。
        这时候年青的袁世凯展现出过人的勇气和决断力,也因此被李鸿章所注意和赏识。
        袁世凯没有得到清国的授权,自己就率领清国军队杀进了王宫镇压开化党叛乱。事后开始在朝鲜捕杀开化党人,开化党人金玉均跟随竹添逃亡。竹添进一郎其实是个浪人外交官,日本人说的浪人,就是流氓啦,你懂的,英文叫rouge。
        啥是浪人,或者说流氓外交官呢?外交官必需有职业操守,在政府授权的范围内,遵循政府的指令进行外交活动。日本政府没有指令他策划参与这次朝鲜内的叛乱,他违背外交官的职业纪律,自作主张,酿成大祸。不论事变前,还是事变后,日本政府都是遵循国际法,以和平方式和朝鲜,以及清国交涉。浪人外交家的行为,不代表日本国的行为。
        为大家理解方便,再举个例子。某国驻军在日本国,该国家的军人,自己耍流氓欺负买卖人,吃苹果不给钱。这就是浪人士兵,或者说流氓士兵。因为他的行为是违背军纪的,自己耍流氓。
        事变平息之后,朝鲜内开化党势力完全瓦解,成为了事大党一家的天下。
        188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天津条约”,约定清国和日本都从朝鲜撤军,日后朝鲜如果再有内乱,清国和日本都可以派兵进入朝鲜。
        此后东方俾斯麦开始再次施展手段,加强清国对朝鲜的控制。其实西方人惊叹李鸿章的外交手段高超,这些洋鬼子那里知道,阿拉中国人,自古以来,这些手段那就娴熟高超。
        要加强控制朝鲜,首先面临的可能是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甚至会导致日本和西方列强的干涉,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要求清国允许朝鲜独立,这些问题,李鸿章一一化解。
        当时英国和俄罗斯在阿富汗起争端,此是李鸿章对英国人说,亲,我们是好朋友哦,如果朝鲜落在俄罗斯手里,那对贵国很不利哦,如果朝鲜落在俺们清国手里,对英国没坏处哦,你懂的。
        然后又跑去和日本商量,亲,我们清国把朝鲜拿下,对贵国没害处哦,如果落入俄罗斯之手,你懂的。
        李鸿章对俄罗斯,那是铁哥们儿啊,清国和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好朋友嘛,李鸿章一直和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关系。
        搞定英国,俄罗斯,日本这些之后,李鸿章下令袁世凯开始行动。
        首先,不允许朝鲜向任何外国借钱,亲缺钱?可以向俺们清国招商局借哦。
        其次,朝鲜海关,由清国管理。这和清国邀请英国人来管理,是不同的哦。
        第三,朝鲜电报局,由清国管理。
        第五, 朝鲜如果要派公使出国,必需首先得到清国批准。出国后,朝鲜公使必需首先到清国使馆报道。如果有外交公宴应酬,必需得到清国公使批准。所有重大外交事件,必需首先得到清国核示。
        乡亲们看清楚啦?清国已经把朝鲜完全变成清国殖民地啦。必需要承认,李鸿章,那真是东方俾斯麦啊。
        李鸿章一人之力,是无法对抗日本举国之力的。
        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贵族院和选举产生的众议院召开第一次会议开院仪式,日本帝国首相山县有朋朗读明治天皇敕命,诵读完毕,贵族院议长伊藤博文从首相手中捧过天皇敕命。这个简单的仪式,标准着日本全盘西化的现代化之路,已经进入新的时代,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民主国家。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0 17:14   


這裡的管理員,如果要刪除這個帖子,請告訴小的,啥地方必需要和諧。
小的一定服從管理的,哥懂的,這里是神奇國度的地盤嘛,嘿嘿。
希望不要像上次一樣,刪除哥的帖子,完全沒有通知。
有權力者,也應該遵循權力規則嘛。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0 17:33 

(不用吉奥: 曹立仁先生这段话是对 天涯版主说的,下面雷同。)
TOP Posted: 01-23 23:05 #174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2 s.10, 11-06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