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了一个很有趣,又很无聊的问题,假如把慈禧太后换成秦始皇,且掌握实权,八国联军还打得进来吗?正赶上我也很无聊,就回答一下吧:这里假设的前提是八国联军会不会侵略,而不是问国家会不会被侵略,那我就直接说答案吧:大概率不会有八国联军侵略,至少不会联合在一起侵略!其实根本就不用设定秦始皇的前提,就算是弱成菜鸡的光绪帝掌握实权,也不会有八国联军侵略。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八国联军入侵的主要原因:当然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跑到中国的地盘上胡作非为,本身就是侵略行为,这个性质是改变不了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谈他们入侵的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各地的义和拳攻击洋人,教堂,围攻使馆,洋人一再要求清政府保护各国在华人员的安全。但虽然得到了清政府的口头答应,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行动,甚至行动正好相反。
包括清政府内部也有人提出不要跟义和团合作,而被“神功护体”忽悠住的慈禧疯婆子,听信其他大臣,比如毓贤、刚毅等同样排洋大臣的话。对那些理智派的大臣,比如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太常寺卿袁昶等,下令砍了。
至此,朝廷中再也没有人敢拦一下“找抽型”的慈禧疯婆子了,洋人一看,这个女人确实疯了,疯了的慈禧,开始放义和团进京围攻洋人使馆,不久后,还下达了对十一国宣战诏书。八国联军入侵的目的,一方面是迫使清政府宣布义和团是暴民,反动组织,要求予以剿灭。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出兵保护驻北京各国使馆人员,并要求清政府对被杀的洋人予以抚恤和赔偿,比如被枪杀的德国驻华公使冯·克林德。再有就是处置那些煽动仇恨,制造对抗的人员,比如前面提到的毓贤、刚毅等人,甚至一开始慈禧名列战犯名单第一位。再有就是迫使清政府为之前杀的“庚子被祸五大臣”平反了……
而秦始皇是谁?
千古一帝啊,他对外国人的包容心,那不是一般的强,这一点上可比慈禧太后要强一些的。当然,也并非是秦始皇这样,整个秦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是这样的,也乐于重用外国人:大家学历史的都知道,秦国就是通过商鞅变法才富强起来,成为头号列强;后来秦国面对六国联军围攻,这危险程度也就仅仅比八国联军少了两个国,是张仪利用“连横”学说破了局;再有范雎,帮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甚至利用反间计坑惨了赵国。这三个人在秦国的地位相当之大,甚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受秦王信赖。可惜这三个人都不是秦国人哦,商鞅是卫国人,张仪是魏国人,范雎也是魏国人。当然,这些外国人,下场也并不怎么好,商鞅被车裂,张仪狼狈流亡,范雎逼死白起,被秦王猜忌,抑郁而终……
但至少,秦国对外国人的包容心,要远远大于清朝的,当然清朝后期被揍趴下了,逼着包容!若秦始皇在位,他真不会像慈禧那么傻,敢跟八国(十一国)同时宣战,就算是强大如秦国,也不敢同时跟六国宣战啊。而且,秦始皇对外国人的包容心,肯定比慈禧太后要强百倍,若当初清朝雇佣几个洋人当一品大员,展现包容心,也不至于在国际上这么受孤立。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帝不过是跟退休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讨教了几个变法的问题。人家伊藤博文也准备了很久,本想就职于清政府呢,结果在慈禧疯婆子的注视下草草跟光绪帝聊了几句就撤了。而且,秦国奉行的是“远交近攻”,清政府在干嘛,一会儿跟俄国好,一会儿跟日本好。那俩都是近邻,虎视眈眈地对东三省垂涎三尺,跟他们好,这不是找抽型嘛,八国联军入侵时就这俩国家获利最大。最后还不是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摆脱了国家被瓜分的厄运,如果早早跟英美结盟,也不至于被俄国和日本害得这么惨。
更重要的是,人家秦始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要远远大于慈禧太后,她连坐个汽车都嫌弃司机竟然不是跪着开车。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迟于中英鸦片战争的,人家后来弯道超车,最后反过来揍了大清一顿。那时候如果秦始皇当政,早就变法了,也不至于后来被揍得那么惨。就算是后来被入侵了,人家秦国可是全民皆兵,清朝呢,防老百姓比防洋人厉害多了。连疯狂的拥兵百万的太平天国都能灭,如果把这些人都拢到自己怀抱,怕个鸟洋人。当年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不是照样给他打怂了?比当年的八国联军还多了八国呢,前期武器装备差距也远超八国联军那时候,怕啥?就算是义和团,你给他装备上枪炮,别让他们再抱着一盆子狗血往前冲,八国联军也不至于那么顺利占领京城。
关于狗血的典故有必要解释一下,当时义和团认为洋人嘛,黄头发蓝眼睛,都是鬼子,用狗血可以辟邪。一开始他们打仗,会端着黑狗血往洋人枪炮上泼,认为能使这些玩意失灵。其实历代的汉人当政,都不会像晚清一样窝囊,汉民族也是包容性很强的民族,一直抱着开放的态度。像当年的大唐盛世,全世界的洋人都往这边跑,足可见包容心之强。
所以,若真的是秦始皇在位,八国联军真的不一定打过来,就算打过来,也不一定一败涂地,就算是打败了,也不一定跟慈禧一样,抱头鼠窜。
当然,历史无假设,这篇文章当大家看个热闹吧,能学到点知识,或者应对后面世界潮流的方法,也算是极好的。
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