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众与创作
有人说,我不爱看烂片,市场的上的烂电影烂网大烂剧我看到名字就懒得点开。
是的,那是因为这些作品就不是拍给你看的。
中国影视行业的消费主力是三低人群:低收入、低学历、低智商。
而中国人足够多,市场足够大,三低人群就足够养活整个行业了。
中国不是没有好的创作者,但是创作者身上的枷锁太多。
你写一个作品,首先评判你的不是作品的好坏,而是有没有“网感”够不够“商业”。
影视是一门生意,资本要赚钱无可厚非,而资本是最理性的,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吃屎,为什么不生产成本低投入小回报快的屎?
二、垄断
《我不是药神》是不是好作品?毋庸置疑是好作品!
一个普通公司能不能拍摄这个题材?
别说拍摄,连剧本都不可能过审。
中国不是只有一个《我不是药神》,还有我不是房奴我不是医闹我不是学区房......
影视人不是没有创作能力,而是这些必然会引起关注的敏感题材都垄断在少数人手中。
这也是普通影视公司只能扎堆去搞甜宠和古装的原因——能拍的题材太少了!
另一方面,平台和院线的垄断更为残酷,院线资源把持在几家手中,普通的电影根本没有排片的机会。平台更是如此,在同等关系下,他们只在乎流量,只在乎前六分钟,投资一千万以下的是没有S级别合作的可能的,你要是觉得他们会因为片子质量不错而给你好的资源合作你就得想瞎了心。
三、审查
虽然每个人对审查制度都深恶痛绝,但是影视创作并不惧怕审查制度,我们真正惧怕的是带有弹性的审查制度。
编剧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写,因为今天能写的,明天可能就成了禁忌。
导演不知道什么东西能拍,今天允许你拍的,明天可能就无法过审。
而且现在很多审查不是审查你的政治正确,而是审查你的创作。
镜头扫过一片红色的花——审查可能就会给你意见,红色的花在这个季节不合理。
男主角穿了一身乞丐装在街头乞讨的是网络关注三连——审查给的意见可能是不符合现实——有意思的是这一条审查意见就是我刚刚经历的现实。
而且双级审查加上没有标准很多时候审查意见都来源于审查者的心情和对上意的揣测。
最后说一下未来,未来就是主旋律和政府牵头的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其他的就是没有政治错误的古装甜宠恋爱为辅,现实主义题材基本无法过审,喜剧只能是闹剧,既不能讽刺也不可荒诞,至于犯罪刑侦医疗等行业剧,会更加收紧把持在少数集团手中。
一个不能讽刺荒诞的时代,就是一个讽刺荒诞的时代。
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