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电视上塑造的河南人的形象都是“又村又憨又傻”心里真的很不爽。我们河南人不种地,你们都吃什么?!(别跟我犟!河南一分钟生产13000斤粮食,每年外调原粮300多亿斤,每十碗中国粮食酒有一碗出自河南,河南生产了全国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速冻水饺。河南C位辣条卫龙 河南有干趴了沃尔玛、家乐福的胖东来。河南从“国民粮仓”到“国民厨房”河南丰富着“世界餐桌”)。
可以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华史。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了河南,就好象孔子说过的,齐国如果没有了管仲,你读不懂河南,也就读不懂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强大的商王朝被推翻的时刻,这座代表着中华文明的里程碑被打碎了,周王开始分赐用茅草包包裹着的各地的泥土,分封建国,这也就是“封建”二字的由来,而商人的贵胄后裔,则分别分封到了宋,郑,陈等地,时刻受到新贵们的鄙视和奚落,谩骂他们的愚蠢,这单从历史上的典故成语,就可以看得出,“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朝三暮四”,“杞人忧天”,都是拿“河南人”开涮的典范先例,《艺文类聚》有引《阙子》的一段: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与瓦甓不殊”。这一段其实就是有关我们山东三叶虫化石“燕子石”的最早记录,梧台之东,大概就在今莱芜地境。历史上的更迭都是以否定前朝为能事,谩骂与鄙视却都是出于重视,不言而喻,就象眼下得宠了的阿狗阿猫的,即使被揽在了怀里,殊不知,依旧是些个畜牲。当然,否定文化的开端不是从诋毁河南人才开始的,从“礼崩乐坏”到“克己复礼”都有快三千年了,从“圣人”到“老二”也被捧摔了无数次,而生生不息的中土文化却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支撑,河南人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至今也在教育着我们,河南人不说是非,只有“中”与“不中”,这就是儒家文化的一种表征,而最常见的河南人的一种谋生手段——贩卖古董,就象是吉普赛人的戏法,不论是文化市场,还是旅游景点,甚至是菜市场,乡村集市,荒郊野外,都不乏有他们的身影,即使是“诈骗”,都是以文化的借口。友人说:河南人尽卖假古董。我却说:那是河南有太多的真古董。老夫不禁想要骂人了,孔子这位河南人,一生就说过一句人话,“耕也,馁在其中矣”,天哪,怎能这样呢,的确,饿死的都是庄稼汉,而且,千古不易,这就是赤裸裸的文明。大哉,河南;大哉,中华文明。你可以不喜欢一个地方,甚至可以讨厌一个地方,但是请别黑一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一棍子把所有人都打死,才能体现那些地域黑的优越感吗?生而为人,谁又比谁高贵多少呢?
作为一个河南人,行的端 做的正,无愧于天,不委于已,不畏于言,方是君子之风,乃可友四方,行天下,成大事。若是心有邪念,怀不测,图侥幸,贪小利,必将为人所不齿,为潮流所唾弃。这篇大部分是一个网友说写的,我只是感同身受,发出来替我大河南正一下名,河南可能不是你想的那么好?但是一味的抹黑久没什么意思了。
[ 此貼被宋城老嫖哥在2022-03-17 21:36重新編輯 ]
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