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附图[95P]之你欲罢不能的波涛汹涌
本頁主題: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附图[95P]之你欲罢不能的波涛汹涌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苍海明珠


級別:精靈王 ( 12 )
精華:1
發帖:1218
威望:3297 點
金錢:67675 USD
貢獻:486 點
註冊:2022-04-14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附图[95P]之你欲罢不能的波涛汹涌

[backcolor=rgb(102,](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圈,即为一岁,当斗柄指向“乙位”时则为清明。故《淮南子》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另《岁时百问》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这段信息,跟风水也是息息相关的。
风水择吉与一般择吉不同的。
--------
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天文历法: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定岁时。北斗成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随北斗指向而来临。“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观象授时,是指观测天象以确定时间。 《春秋命历序》曰:“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就已经能“观象授时”,并确定了天干地支及二十四节气。)
“观象授时”这一术语是清代毕沅在《夏小正考证》中首先提出来的,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原始民族的天文学知识,也表达了先民在上古时期制历依据天象的事实。在有规律地调配年、月、日的历法产生以前,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都是观象授时的时代。我国现存典籍《春秋命历序》、《尔雅·释天》、《汉书律历志》、《尚书·尧典》、《夏小正》、《逸周书·时讯解》等书里都有不少天文字历法、观象授时的记述。《春秋命历序》曰:“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盘古王表》: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尔雅·释天》: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在丑曰赤奋若。
《路史》:“摄提,首纪尔。”《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太平御览》卷17引《释名》曰:“岁,越也。越,故限也,年进也,进而前也,祀巳也,新气生,故气巳也,载载生物也。”《开元占经》卷67引《淮南鸿烈间诂》曰:“斗杓为小岁。(注:)岁之言越历十二辰而行。”《说文》:“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遍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段玉裁注云:“岁、越叠韵。”《尚书考灵曜》称:“(天地开辟),七曜俱在牵牛初度”。《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
另《尚书·尧典》中亦有相关描述,其文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尧用羲氏和氏家族中之贤能者,敬顺天理,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掌握其规律,以审知时候而授民,便于农事。
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之后,位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习称其为“龙抬头”,又称“农耕节”,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


西汉至清初采用“圭表测影”(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气象变化: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中国南方地区这时节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北方地区这时节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
此间的天气,南方与北方好似两重天,北方干燥少雨,南方湿润多雨。时至清明,中国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雨量。北方干燥少雨,北方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
物候现象: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此时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传统习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期很长,10日前和8日后皆可扫墓祭祀,有的地方甚至长达一月。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标祀
标祀又叫“清明吊子每年清明节,各家各族祭扫完毕,往往在墓前或坟头上插一根用竹子或柳条做的标竿,表示已经有过祭祀。有的人家会在标竿上糊些长条白纸,有的人家会挂些楮钱,有的人家则既糊白纸又挂楮钱。


标墓
纸钱,顾名思义是纸做的钱,是送给先人在阴间用的,又称“挂纸”、“挂钱”。清明扫墓时,人们将携带的纸钱烧掉,相信纸钱化作烟气后可以进入冥界,祖先容易接收。有的把纸钱悬挂起来,如浙江平湖、湖北咸宁和恩施等地,用竹悬纸钱插在墓上,叫做“标墓”。在福建永泰,人们把闩纸剪成条挽在树枝或草上。在四川长寿,用白纸剪作幡形插在坟头,叫做“挂青”。在贵州兴仁用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前,谓之“标坟”。


插柳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淮河岸边的寿春(今安徽寿县)岁时说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芜湖古今》记芜湖风俗时说,清明日“清晨,街市叫卖杨柳。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踏青
[backcolor=rgb(102,]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2] 

放风筝
[backcolor=rgb(102,]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蒸制蒿饼
[backcolor=rgb(102,]

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此外,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

吃青团子

[backcolor=rgb(102,]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吃馓子


馓子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采食螺蛳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其它

此外,中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清明粿、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文学创作
农业谚语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祭罢祖,就种瓜。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清明后,谷雨前,十有八九保安全。
清明花,大车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归家。
地板揭不开,芽子出不来。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棉种播下急雨拍,抓紧划锄快揭盖。
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
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大麻种在清明前,叶大皮厚又耐旱。
清明高粱谷雨花(棉),谷子播种到立夏。
清明前五天不早,清明后五天不晚(高粱)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北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精彩图片:95P































































































最后附视频5V
视频几十段,挑五个精彩的奉上。祝大家四月幸福。周末快乐。





灵魂一问:
清明节的前一天叫什么节?
回答正确的奖励磁力连接!


赞(6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02 11:1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23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