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座山”是民间通俗却生动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指在男女感情生活中和婚恋中,女方追男方的难度极小,志在必得而且赢得轻轻松松,因为一层纱不仅可以若隐若现,而且可以很容易突破这层纱;反过来,男方追女方的难度基本上是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艰难。虽然存在个别的情况,但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真实存在的。
照例,首先免责申明。我这里谈的是华人圈的情况,我没有研究过西方人的婚恋,不能做评价。而且,我这里是指传统的男女交往,我对同性的关系,变性的关系和更复杂的性别关系也不懂。不懂也不敢写。
造成女性比男性容易找婚恋朋友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在适婚和生育高峰的年龄,男人比女人多。这也不是有数据支撑,就是我眼睛的感觉。因为曾经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大城市育儿的高企费用,几十年来非法的和半非法的选择男婴而舍弃女婴是直接原因。假如大自然的规律是男女比例是100个男婴:100个女婴,那么长大以后,男女双方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对象,皆大欢喜。
但是,当人类的罪恶之手介入了大自然的选择过程,天平就向男婴倾斜。假如因为性别选择,男婴和女婴间的比例成为105:100,假如不考虑从国外引进新娘的因素,那么在一夫一妻的前提下,适婚年龄的就会有5%的男性找不到婚配的对象。这样现实的情况就是“弱势群体” (低收入,低颜值,低学历,无房无车等等)的男性会被淘汰出局。
女性也因此成为“稀缺”。 这样的局面让女人找男人就变得很容易。
不仅如此,“强势群体”(有权,有钱,高颜值,高学历)还会事实上占有更多的女性资源,就像经常听见的某某贪官包十几个几十个“二奶一直到N奶”。这些被包养的女性中相当一部分不会有正常的婚姻,甚至满足于不婚的状态,为了保持被包养的状态。这就更加加剧了男性追女难得现状。
另一个原因是涉外婚姻里,女性嫁外籍男性得情况绝对比男性去外籍女性得例子多。我曾经在亚洲地区做过几个项目,这些项目成就了不少涉外婚姻。我还没有身边得男性通过结婚出国做上门女婿的。我相信男性外嫁得例子一定会不少,但绝对少于女性外嫁。
我曾经看到报道,是俄罗斯或者乌克兰某地曾经想通过法案,禁止本国女性外嫁。法案有没有通过,我不知道,但至少那些国家得某些人意识到男女性别平衡得重要性。
最后一个原因是女婴更容易活。反正从前一些家里生7-8个孩子,等孩子们长大后,存活的一般是女孩多于男孩。原因包括疾病,饥荒,等等。个人觉得女人抗压能力比男人强。
曾经听到过个别前卫的人提议非罪化性交易,来解决男女比例失调的社会难题。我认为这是制表不治里的膏药。非罪化性交易的确可以降低性犯罪,让弱势群体中的男性也有基本的欲求满足。成功的例子比如新加坡。但是这样蜻蜓点水的满足无法满足弱势群体中的男性可以结婚生子的要求。因为男女比例失调是个硬伤。
从男女身体发育角度看,女性发育和心理成熟都要早于男性。我记得我在初中高中时几乎什么都不懂,说是懵懵懂懂是很准确的。对自己不了解,对女生不了解,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追女性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得要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进入大学和工作后。大概到了接近30岁时,男女的情商基本平衡,而这个年龄的女性绝大多数已经成家有孩子,至少也有男朋友。
还有一个因素,我认为是世界某些文化对女性的物化。我非常反对对女性的物化。因为拜金主义和对女性物化现象的存在,男女两个群体不自觉地被带入角色。这就是,女性被允许挑选优质的男性,而男性要努力证明自己才能入围,要创造物质上的条件。
我看过有关对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节目。基本上的套路就是求偶的男性要摆出自己经济上的成功和社会地位上的成功,而女性则不那么费事,对自身容貌身高性格描述就够了。看了那些节目,我庆幸在我求偶成家的那个年代,还没有那么多物质化。否则,我要在今天去求偶相亲,那成功的概率会很小。
大城市的男人追女隔座山情况在女人35岁以后会有很大改变,假如他们有一定的基本条件。因为,在离婚率越来越高的今天,很早通过隔层纱就结婚生育的女性,不少人离婚重回单身,又加入了婚恋的大军。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比较现实,不像她们第一次婚姻那样享受男人隔座山追求。她们会更加主动,甚至把挡路的山炸开,架桥铺路,为了心仪的男人方便追求。因为在传统观念上和实际操作上,35岁以上的离异或单身的女人不仅面临和自己情况类似的同年龄段的女性,30岁以下的未婚女性也有可能越层进入这个群体而很轻松地把条件不错的男人锁定。
其实不管是隔层纱也好,隔座山也好,都只是一种社会存在。反例也大量存在。无论男女,假如认为自己是优质的候选人,属于隔层纱的那种,也要尊重被追求的对象。 谁知道呢,很可能那层纱实际上是一个山呢?而认为自己条件不好的男女,除了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以外,也不要被自己心理上的那座山压倒。
只有真,只有心,才是感情中的密钥。
赞(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