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2023年暑期档,大小荧屏都兴起了一股“神话热”。 大银幕,电影《封神第一部》里,与殷郊搏斗的九尾狐,追杀姬发的饕餮,皆是《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 小荧屏,杨紫主演的热播剧《长相思》,其故事背景也源于这本书。 檀健次的相柳,原型是《山海经》中的九头蛇,长着九个脑袋、蛇的身子; 张晚意的玱玹,原型是黄帝的孙子颛顼(zhuān xū); 邓为的涂山璟,则是《山海经》中的九尾狐。 书里描述九尾狐是食人怪兽,叫声像婴儿一样,肉有解毒的功效;遇到大禹后,却成了“吉祥物”...... 前有电影《封神》“千呼万唤始出来”,后有电视剧《长相思》热播,国民IP《山海经》在暑期档可谓接连霸屏。 可以说,后世大部分玄幻神魔类的影视作品,都有它的影子。 无独有偶,最近有一部纪录片再度掀起了《山海经》热—— 《山海经奇》 《山海经奇》是今年8月底央视首播的纪录片,共有16集,前8集已经释出,每集25分钟左右,短小精悍。 事实上,不止是《封神》《长相思》这些国内的影视剧取材于《山海经》,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也在其中汲取灵感。 JK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就有《山海经》精怪的身影。 《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驺吾(zōu wú),就曾在好莱坞大片《神奇动物在哪里2》亮相。 如今,央视也终于出手,把这一流传上千年的经典IP拍出来了。 要知道,《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并不好拍,虽然共约3万1千多字,但通篇是古文。 初读起来就晦涩难懂,更不要说把它拍出来。 而且《山海经》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载了400多个神怪异兽、100多个历史人物、40多个邦国,还涉及了天文、地理、神话、宗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方方面面。 仅用一部纪录片来展现的话,该如何进行取舍和选择?要怎样拍才通俗易懂? 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不管多难,央视还是拍出来了。 开播之前,官方发布的预告片就已经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这个纪录片可以打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神话。” “终于有官方做山海经这个题材了!” 开播首日,好评也是源源不断,有称赞制作水平的: “制作的太好了,不愧是上央视的。” 有谈到这部纪录片带来的正面影响: “这才是中国真正的神话故事,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 “目前看还是不错的,增长了很多见识,可以带着小朋友一起看。” “故事解说和情景表演结合确实精彩,尤其对小朋友,增加画面感以后感觉孩子更有兴趣,更专注了。” 首轮播出收官之后,不仅全网收获21个热搜,话题阅读量也破1.2亿。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山海惊奇》,感受《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的独特魅力。 《山海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博物志,也有人觉得是一部远古生存指南,还有人大胆发言,说它其实是一本纪实文学,是先人童年时代的真实“稚语”。 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毕竟《山海经》包罗万象,但也正因为其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很难定义。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是经汉代刘歆整理、校勘过的。 他认定自己所见的这本上古奇书缘起一场大洪水。 传说大禹治水时踏遍华夏山川,对山川土壤、地形地貌、动物植物以及矿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实地考察,并梳理成书。 这,就是《山海经》的由来。 《山海惊奇》,是第一部讲述中国上古神话故事的纪录片。 相比于传统纪录片,该片采用动画、舞蹈、黏土、皮影等多种表现形式,再现神奇的山海世界。 每一集的主角都不一样,有的是上古大神,如第二集和第三集讲述的是女娲和伏羲这两位开天辟地的大神。 女娲造人、伏羲画卦,两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在二次元动画和沉浸式舞蹈的演绎下,变得更接地气了。 有的是英雄人物,如第七集就用了很大篇幅来讲射日英雄羿,借助动画,再现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还有上古异兽,像《饕餮·欲望滋生记》这集就通过黏土的表现形式,复刻了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被欲望吞噬的过程,以此来表达审视自我的命题。 这种拍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能让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山海经》跨越千年的魅力。 影片中,女娲、伏羲、帝俊、羲和、常羲、娥皇、嫦娥、羿这些上古神人,悉数登场。 九尾狐、相柳、陆吾、九凤、应龙、饕餮、穷奇、夔等《山海经》中描绘的奇珍异兽、山海百灵,也在动画特效的帮助下,一一呈现。 之所以用童真、抽象的画风来呈现这些神兽、天神,《山海经奇》的动画总监陆岩是这样解释的: 《山海经》诞生于中国文化初始阶段,类似于人类的童年时代。 所以,他们用童真又抽象的动画风格去展现《山海经》的魅力,力争表现出原始的童心。 (充满童趣的三足金乌,尽显憨态之感) (发明八卦的伏羲与现代流行语的八卦) 一方面,在形象设计上采用简洁的勾线造型和鲜艳的颜色,并参考汉像砖和壁画图案。 另一方面,在场景设计上,则是参考了中国山水画的布局和构图。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蕴含着远古先民们的神奇想象,一集集看下来,有太多的情节惹人遐思,让人动容。 比如《山海惊奇》的第四集就讲了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跟《山海经》似乎有着扑朔迷离的联系。 众所周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都很“奇奇怪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个青铜纵目面具。 面具的造型极其迥异和夸张,令人过目难忘。 只见它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圆柱状凸出,有16厘米之长,耳朵像鸟翅膀一样地向外张着,嘴上还带着上扬的神秘微笑。 这个与众不同、带着神秘感的面貌,也引发了外界的各种猜想。 其中一种猜想,就是与《山海经》中记载的神灵“烛龙”有关。 相传,烛龙是钟山的神,通体火红,样子是“直目正乘”,眼睛一睁一闭,世界就有了昼与夜,一呼一吸之间,人世就分出了冬与夏。 从字面上来看,“直目正乘”指的就是竖着长的眼睛,也有种说法是眼球凸出眼眶。 按这样的说法,烛龙的形象就与三星堆的纵目面具很接近。 此外,纵目面具出土的地方,是三千年前的古蜀王国。 而“蜀”字加上个“火”字,刚好就是繁体的“烛”。 《山海惊奇》主创人员在设计烛龙的动画形象时,就特意参考了青铜纵目面具。 这种令人惊叹的相似之处,或许就印证着《山海经》记载的可能就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世界文明。 再比如该片的最后一集是关于夔(kuí)的故事,这一集的标题是“夔·和声而鸣”。 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是一头独脚神牛。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它住在东海的流波山上,样子像没有犄角的牛,全身苍青色,只有一只脚。 每次出现都有狂风暴雨,身上的光芒如日月般明亮,吼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当时,逐鹿之战进入白热化阶段,黄帝希望借助一物来重振士气、击败蚩尤。 后来,黄帝得到嗓音奇大的夔后,用它的皮制成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黄帝内经》续写了夔牛的故事,九天玄女为黄帝制造了夔牛鼓八十面。 不过,《山海经》和《黄帝内经》对夔皮作鼓的过程都没有过多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但《山海经奇》通过场景再现和演员演绎的方式还原了。 在主创团队的巧妙构思下,夔皮作鼓的过程以一段皮影戏生动地展开了。 灯影下,一只苍青色的独脚兽夔,就着鼓点登场。 它生活在东海的流波山上,嗓门大如雷,吓跑了其他鸟兽,孤独的它只有自己的回音作伴。 这天,九天玄女化作燕子,不远万里来劝说夔牺牲自己,以其皮制鼓,助力黄帝击败蚩尤。 燕子的到来让夔感到高兴,但面对死亡,内心脆弱的它退却了,拒绝了燕子的请求。 随着时间流逝,夔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使命。 故事的最后,内心觉醒的夔听从燕子的劝说,牺牲了自己。 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故事改编,以皮影戏的形式来呈现夔前世今生,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夔,十分有创意。 同样地,沉浸感十足的皮影戏,也让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神话的浪漫和奇幻。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 这就是中国的神话,丰富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 像一座巍峨的丰碑,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留待后人寻味…… 也许你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重绘今人心中的山海经,重读远古中国人的梦。 这,也正是这部纪录片的另一大意义所在。 《山海惊奇》这部纪录片此次播出的只有8集,关于《山海经》的故事还有很多没有讲完,剩下的故事将在后续推出的8集展现。 《山海经》的魅力无穷,我们需要更多像《山海惊奇》这样的作品把它的故事讲下去,而不是只有一部而已。
========== 转网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