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水管的人工景观?
5年前,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在旅游旺季突然遭受质疑。原因是游客怀疑这口天然井泉是人工修筑的,并非自然形成。而游客怀疑的依据便是泉口草坪附近的电箱配置了一个像是水泵的设备,尽管有工作人员解释该电箱供给水泵是用来淋洒草坪的,但仍旧惹来诸多议论。
另外,趵突泉在2022年创下了泉水位新记录,连续8天的水位都保持在30米以上。有网友戏称,没想到几年后,趵突泉的水泵换了个更大的。总之,济南市官方每年都会给趵突泉做打假科普。作为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景点,趵突泉到底装没装水泵,我们一起来验证这背后的质疑。
首先是关于趵突泉使用水泵的问题,这是所有质疑声音中最常见也是最多的。根据济南市官方的数据统计,趵突泉地下泉水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吐水量,而在乾隆时期,每天的吐水量就高达7万立方米。
而抽水泵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功率、水泵扬程和流量,如果想要让使用人工设备进行抽水工作,一般的小功率水泵显然是不够的。那我们来看看大型的工业水泵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不同水泵配置并不相同,我们简单举例说明。
以扬程27.6米,流量在10~15立方米每秒,电机配套功率5000千瓦,同此类型抽水泵要配置8台才能达到这一效果。所以从人为的可能性来看是具备的,但问题在于,如此夸张的泵水量需要的也是极为夸张的能耗。
更不用说趵突泉在满足景观的同时,还需要在旁边配置巨大的发电场才能满足工业要求,另外这种工业抽水泵的噪音也是十分巨大。所以很明显,趵突泉是不可能用人工的力量将这自然景观给游客呈现出来。
历史中的趵突泉事实上,趵突泉完全是自然形成,在相关的记录当中,商朝将趵突泉称为“泺”。而在《春秋》的记录中:“公及齐侯会与泺”,大意为鲁桓公与齐襄公于趵突泉会面。
另外在郦道元的《水注经》中,趵突泉则被形容为:“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由此可见趵突泉的涌水量之大,古人也为之惊叹。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顺京杭运河南下,路过济南时便有在趵突泉亲自题笔,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所以从历史记录来看,趵突泉的历史已由来已久。而它真正存在的时间则更为惊人,,科学家通过碳14测量得知,趵突泉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至少23000多年。
3处泉眼,四季不停,循环翻滚,任凭人们有再强的技术力量也不可能长时间的让其运作起来。其实古人的疑惑同样也如此,自宋朝开始就有人在研究趵突泉的秘密。
但限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加之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封建迷信的影响,趵突泉的真相人们不得而知。其实趵突泉的原理在今天看来十分简单,它就是自流井的一种,并且如此庞大的吐水量还是浑然天成。
简单来讲,自流井无需利用水泵的力量便能将地下水带至地表。由于水在含水层的岩石和沉积物内承受了大量的压力,当含水层中的水体被不透水的岩石土层包围时,四面八方的压力便会强迫水体从地下涌出。
自流井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通过人为的技术确实能制作出一定量的自流井,例如中世纪的罗马城就有人工开凿自流井的记录。
趵突泉的秘密不过自流井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需要人工泵取的方式才能很好地采集地下水。济南市的趵突泉确实在自然界中实属罕见,并且还能常年喷涌。
进入现代,人们有了更多的勘探技术后,趵突泉的秘密也被一一揭晓。现代地理研究调查认为,济南泉水主要源自济南市南部山区。当地在降雨后,雨水渗漏至地下岩层随之倾斜向北流去。
进入主城区后,水体遭遇岩石阻挡,地下压力迫使泉水涌出。从地理位置来看,南部山区仍属于泰山一带,由南向北有着逐步下降的地势,落差能达500多米。
正因如此,地下水才能顺势而下,并在市区集中。这种地下潜流在进入城区后,水平运动也变成了垂直运动,因此也促使水位抬升。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有科研团队做过调查,其主要成员则是邓新奇教授和黄春海教授。
两位教授利用钼酸铵作为示踪剂投放至趵突泉以及各周边泉眼数公里外的可能地点,由于钼酸铵在自然界中存量很低,如果可以在出口处检测到较高含量的钼离子,那么就能确定其源头方向在哪。
经过相关测试,兴隆山的钼酸铵示踪剂在8小时后出现在了9000米外的黑虎泉中。而在更多的示踪检测中,两位教授发现趵突泉在东南、西南、南部等多个方向均有补给。
另外在同类型的对照实验中,教授们用菌类示踪剂进行测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如此一来,趵突泉的秘密被完全揭开,而珍珠泉和五龙潭由于渗透时间最长,因此水质也会更好。
趵突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直观的展示了济南市的水流走向,并且还能展现水量变化。如果趵突泉遭遇水量减少,那么就会出现泉眼停涌的现象。因此趵突泉的出水和停水也十分受当地重视,每次都能上新闻。不得不说,自然界的巧夺天工,人类也自叹不如。
赞(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