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为何要去取经?
《水浒传》讲“阴谋”,《三国演义》讲“阳谋”,《红楼梦》全是“人情世故”,《西游记》讲的什么?
神话故事!
漫天神佛,遍地妖魔,还有活生生的人世间!
设置好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解读《西游记》,你或许会有这样的感悟:《西游记》,只能是神话故事!
而且,开篇就是八个大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按照如来敲定的基本发展战略,取经项目负责人观音同志,化作和尚前往大唐,亲自点化自己曾经的同事,现在的唐僧唐玄奘。
按照江湖规矩,登门拜访,哪能空手前往,观音精心准备了“高僧套装”,初见唐僧便给出了这样一句不容人拒绝的“白送”理由:
贫僧有愿在前,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今见陛下明德,敬我佛门,况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送
所以,哪有送不出去的礼,只是没找到送礼的理由而已。
简单一句话,足见观音于人情世故层面的修为。
陛下敬我佛门,我理当懂事;高僧有德有行,我更得礼敬;更何况,我早就有条件在先,那就得愿赌服输,让你压根就没办法拒绝。
只是,收了礼就亏了礼,最起码也得让人家说话,但只要让观音说话,唐僧乃至李世民就会立马落入陷阱,再也无法挣脱。
法师方才宣讲的是小乘教法,可会讲大乘教法否
这是问题吗?
这是质疑,这是对一位得道高僧的质疑,这是对大唐佛学最高水平的质疑,尤其当着李世民的面,你这是摆明了让唐僧在领导面前下不来台。
换成普通人,早就开始唇枪舌剑,甚至要拉开架势对阵佛法,誓要分出个高低。
好在,唐僧并非普通人,更不是那些徒有虚名的专家,人家懂得低头,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会就是不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拼命遮掩自己的不足才是最大的不自信。
唐僧为何要去取经?你看观音说了啥,再看唐皇说了啥,别无选择
首发2023-07-20 15:38·正说清代十二朝
《水浒传》讲“阴谋”,《三国演义》讲“阳谋”,《红楼梦》全是“人情世故”,《西游记》讲的什么?
神话故事!
漫天神佛,遍地妖魔,还有活生生的人世间!
设置好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解读《西游记》,你或许会有这样的感悟:《西游记》,只能是神话故事!
而且,开篇就是八个大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按照如来敲定的基本发展战略,取经项目负责人观音同志,化作和尚前往大唐,亲自点化自己曾经的同事,现在的唐僧唐玄奘。
按照江湖规矩,登门拜访,哪能空手前往,观音精心准备了“高僧套装”,初见唐僧便给出了这样一句不容人拒绝的“白送”理由:
贫僧有愿在前,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今见陛下明德,敬我佛门,况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送
所以,哪有送不出去的礼,只是没找到送礼的理由而已。
简单一句话,足见观音于人情世故层面的修为。
陛下敬我佛门,我理当懂事;高僧有德有行,我更得礼敬;更何况,我早就有条件在先,那就得愿赌服输,让你压根就没办法拒绝。
只是,收了礼就亏了礼,最起码也得让人家说话,但只要让观音说话,唐僧乃至李世民就会立马落入陷阱,再也无法挣脱。
法师方才宣讲的是小乘教法,可会讲大乘教法否
这是问题吗?
这是质疑,这是对一位得道高僧的质疑,这是对大唐佛学最高水平的质疑,尤其当着李世民的面,你这是摆明了让唐僧在领导面前下不来台。
换成普通人,早就开始唇枪舌剑,甚至要拉开架势对阵佛法,誓要分出个高低。
好在,唐僧并非普通人,更不是那些徒有虚名的专家,人家懂得低头,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会就是不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拼命遮掩自己的不足才是最大的不自信。
来看唐僧给出的模版回应:
老师父,弟子失礼多罪,如今东土僧众讲的都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先尊一声“老师父”,抬高对方的地位,让自己的不足变得合情合理,最起码对方不再好意思挑你的毛病。
然后,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站稳,作为一名高僧却不知“大乘教法”,属实失礼,属实有罪,最起码没能对得起如来佛祖的谆谆教导。
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所在,不会就要请教,要记得满足对方“好为人师”的人性通病,你要知道别人问你会不会,知道不知道的目的何在,问题并非关键,炫耀才是关键。
满足他,请教他,主打一个谦虚谨慎,沉稳内敛。
然后,就是观音的吹牛个人秀:
你那小乘教法只可浑俗和光,我有大乘教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解百怨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翻译一下观音的这段话:你讲的佛法只是小儿科,我说的佛法才是佛家精华。
延伸一下这段话:教人与世无争就能成为佛法大家,你们大唐没人啦?
再延伸一下这段话:大唐皇帝,唐僧糊弄你!
再看唐僧的反应,赶紧就想解释,奈何李世民抢先一步:
那和尚,不知大乘教法在于何处
正所谓“听话听音”,领导如此迫切地提出问题,你就得明白领导的目的。所以,接下来,别管大乘教法何在,你都得知道该干什么!
大乘佛法三藏,在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我佛如来之处,离此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
哪怕上天入地,哪怕刀山火海,唐僧已经被架在了火上,哪还敢再有另外的答案:
既然如此,弟子愿效犬马之劳,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唐僧强调的重点,“祈保我王江山永固”,而不是什么弘扬佛法,更不是什么超亡者,度难人,解百怨,消灾难。也就是说,唐僧关注的重点压根就不在经文本身,而是这个取经的决定,愿意为领导牺牲的态度。
所谓的“大乘佛法”,真就有什么具体作用吗?
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唐僧一路西去,行至大唐边界——两界山,也就遇见了一只老虎而已,跨过两界山,却好像踏入了人间炼狱,什么妖魔怪鬼,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何曾见过“大乘教法”带来的美好人间!
只是,如来批了,观音说了,唐皇准了,唐僧就只能认定“大乘佛法”能够挽救大唐,挽救这个万邦来贺的大唐盛世。
领导的嘴大,说什么就是什么,领导说“大乘佛法”好,而且指定出版社,你就得乖乖照办,贵点就贵点,远点就远点,麻烦就麻烦,你一定要知道,重点不在经书,重点在于经书背后的故事。
唐僧如此懂事,李世民内心欢喜,立马给出了表示:
好,法师既能如此,朕愿与你拜为兄弟
阶层,就这样跨越了;身份,就这样改变了;可没等唐僧高兴,观音就再来一记重击:
只是那西天路途遥远,多有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生命,不知法师敢去否
和尚到底懂得“道德绑架”,领导面前,你问人家愿不愿意为了领导的利益放弃晋升的机会,放弃评优评先的资格,你觉得唐僧该如何回答?
别说什么唐僧自幼于金山寺长大,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他能成为天下闻名的佛法大师,怎能离得开相关协会的大力支持,怎能少得了相关著作的频繁发表,什么酒会、座谈会、商讨会更是一个都不能少,耳濡目染也能懂得不少,再是不懂事也知道端起酒杯,敬上几圈。
面对如此基础的操作,唐僧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已发了宏誓大愿,此去定要直至西天,不得真经,誓不回还
但在唐僧的心里,或许有着这样的想法:老和尚,我谢谢你,我感谢你八辈祖宗!
唐僧将后槽牙咬得嘎吱作响,和尚却也毫不担心,不紧不慢给出了安抚的办法:
肯去者,能得正果,成就金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让别人听话,绝对不能指望觉悟,就算“道德绑架”也只是暂时管用,无法保证长久,利益,唯有利益,方能换得真心。
这般承诺就是一张大饼,奈何这张大饼偏就戳中了唐僧的心肺,哪个高僧不想“修得正果,成就金身”?
再看唐僧,满脸欣慰,随即给出了回答:
阿弥陀佛
好一声“阿弥陀佛”,好一个“一言为定”的象征,好一场赤裸裸的交易!
然后,观音显出原身,唐僧算是吃了定心丸,坚定信念,一路向西。
临行,唐皇亲自相送:
唐皇:御弟,可曾取过法号吗
唐僧:贫僧不曾有法号
唐皇:御弟,观音菩萨说,西天有经文三藏,你可以指经取号,就叫三藏如何
唐僧:谢陛下
谁再说唐僧不懂人情世故?
原著虽然没交代,但“法号”乃系受戒时必须要有的名字,像唐僧这个级别的高僧,怎么可能没有法号?
但领导这样问就有着“赐名”的明确意图,那你就得懂事,就得懂得给领导一个“显摆”的机会;更何况,能得唐皇“赐名”,何等荣耀,何等光辉,再有法号也得装作没有,然后静静等待赏赐即可。
另外,取经项目毕竟是观音主抓负责,唐皇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光有赐名还不够,还需要给点实际行动:
御弟,这紫金钵盂送你路上化斋使用,这是取经通关文牒,可以保你路上畅行无阻
紫金钵盂,基本相当于“奉旨讨饭”,大致和“通关文牒”属于同一级别,而“通关文牒”上又写了什么,为何唐皇能够如此自信,豪言可以“保你畅行无阻”?
无他,唯一句话而已!
要么,他过去;要么,我过去!
盛世大唐,就是这般嚣张!
送行之际,哪能少了标配美酒,奈何酒乃僧家第一戒,更何况唐僧自幼不会饮酒,我们再看唐皇的劝说:
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此一杯,以尽朕送别之意
不会喝?不能喝?吃了头孢?喝着中药?
哪有这么多的道道儿,关键要看谁敬的酒!
或许,有人会说,“素酒”乃系未经蒸馏的低度酒,和尚尼姑都能饮用,并不算破戒,但这句话就好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般,不过是个理由而已,不过是给唐僧留了面子罢了!
原著对于唐僧饮酒的原因解释就是“不敢不受”,什么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唐皇敬酒,不敢不受。
到底是唐皇,颇有先见之明,到底担心人才流失,为了防止唐僧一去不复还,唐皇伸手捻了故乡土,放于唐僧杯酒中:
御弟此去,山遥路远,日久年深,御弟,饮下这杯酒,宁爱本乡一捻土,勿念他国万两金哪
唐僧取经以后,毅然返回大唐,真就是因为这句“宁爱本乡一捻土,勿念他国万两金”?
当然不是!
那是因为唐皇的礼敬,百姓的拥戴,外加诸多无法拒绝的特殊待遇!
所以,诸君,为什么有人不想回家?
你觉得呢?
赞(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