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中国原生神话中人死后去往何方?
本頁主題: 中国原生神话中人死后去往何方?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捞乜都咁掂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321
威望:1384 點
金錢:10362 USD
貢獻:13500 點
註冊:2023-07-26

中国原生神话中人死后去往何方?

 

作者 / 空桑寂

先秦时的冥世神话确实描述得不多。

首先,从最早有文献资料的商朝来看。商代甲骨文里,很多帝王死后,成了天帝的伴侣。

也就是说,早期人们认为死者灵魂就上天成神了。

不过,人们从商代开始,就修建陵墓并附有陪葬品。可以说,从早期商代起,陵墓本身就是冥世的一部分,有些人去世后就在他们的陵墓过着亡者的生活。

然后,到了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出现了黄泉。

比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这时期的冥界就是黄泉,人们去世后就会去黄泉。

再往后,就是《楚辞》、《山海经》等提到的幽都了。

《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狐蓬尾。”

这时期的冥界是幽都。注意这里,幽都出黑水,因此先秦的冥界首次有了相关联的神灵。

《山海经・大荒西经》:“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其下有弱水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 名曰西王母”。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楚辞》提到幽都时,也提到一个相关人物 “土伯”。不过很难说这里的土伯,是神,还是冥界的怪兽。

接下来就到汉代了。

东汉人王逸,在给《楚辞》做注释时,他写了这么句话:“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

因此在汉代的部分观念里,后土成了冥神。

后土作为地母,自然就是 “地主”。而汉代在泰山封禅时,可能导致人们把地主后土,与地下主混同。因此后土又成了冥界之主。

不过,汉晋时,还有一套泰山体系的冥界神话。

认为泰山府君为冥界之主,人死后魂归泰山。

泰山府君,此神明显与汉代官僚制度有关,是个比较亲民的神名。

后来到唐代时继续发展,泰山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唐代的东岳天齐大帝为冥界之主,统治着泰山地狱的说法。

同时,从汉代起,逐渐形成了几千年都比较稳定的一个冥神体系,墓葬神系。

墓葬诸神,指的是跟陵墓、葬礼有关的诸神,属于冥神之中。这个神系比较稳定,也比较独立,从汉代起,一直到明清,变化都不是很大。

先秦时,有 “蒿里” 一说。在汉代形成一种观念,认为魂去高处的梁父山,魄去低处的蒿里山。蒿里、梁父则都在泰山脚下一带。

因此从汉代起,出现了蒿里君等墓葬神。

接下来就到了宗教时期的冥界神话了,也就是道教的酆都体系。

酆都体系起源于汉代的 “地下主” 之说,兴于魏晋时期。

以北阴酆都大帝为冥界之主。先统治着北方的罗酆山,后来转移到蜀地的酆都城。

道教体系的冥界与地狱,先是罗酆山,再是酆都城。

同时,同样在魏晋时期,道教还出现了一位最高冥神,太乙救苦天尊。他的出现也许跟道教的尸解法有关。

救苦天尊的三大主要神职,就是渡亡魂、主管长乐净土、闻声救苦。

然后到唐代开始,也就是佛教冥界开始发展的时期……

综上

先秦时,先是人死升天为神之类的观念。

到黄泉的说法出现时,才出现了早期对冥界的描述。

之后出现了幽都的说法,同时出现了相关的神,西王母。

到汉代时,又出现了后土为幽都之主的说法。

汉晋时形成了泰山府君统治着泰山地府,人死后魂归泰山的神话。同时汉代时出现了蒿里君等墓葬诸神。

魏晋时形成了酆都大帝先统治罗酆山,后转移到酆都城的道教冥界神话。

唐代佛教冥界神话传入国内,但很快被民间支离融合再创作。

民俗神系里,形成了十殿冥王统治地府的神话。这十殿冥王,有源自佛教的阎罗王,也有民间自己的秦广王等。

同时,民间再次融合古代以及道教的观念。

以太乙救苦天尊为最高冥神。

东岳大帝、酆都大帝分别统治着泰山冥府、酆都冥府(源于道教的世界有多处冥府的观念)。

以下是十殿冥王统治着地府,主管十八地狱。

以上传说即明清时形成的民俗冥界神话,也就是我们现在最熟悉的冥界体系。

赞(10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31 06:4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9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