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自由的终结还是安全的保障?
网络,这个曾经被视为自由发声的圣地,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网络实名制的逐步推行,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对网络自由的保护,还是对言论自由的束缚?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事件以及网络水军、网络黑灰产犯罪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副局长贾晓亮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严峻挑战,要加强顶层设计,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改进网络实名认证技术。为此,他将一份《关于建立国家统一网络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议》带上了今年全国两会。
“网络运营商虽然能够按照规定在注册环节履行实名认证审查义务,但对于后期网络账号的使用环节却无法有效监管。”贾晓亮介绍,目前网络实名认证主要依靠手机号码与身份证号码绑定,对于违反甚至故意规避网络实名制的行为,比如冒用他人身份大量注册账号、将以自己身份注册的账号提供给他人使用等明显规避实名制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导致实名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网络运营商主要依托自建系统完成用户实名认证,过度采集、超范围采集、数据泄露问题时有发生。”贾晓亮表示,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分布存储在不同的互联网企业,让犯罪分子窃取个人信息有机可乘,数据安全也存在风险隐患。
在贾晓亮看来,建立国家统一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不仅可以节省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运营成本,避免用户在多平台重复注册、影响体验,而且可以确保用户数据安全,有效遏制网络账号买卖等违法犯罪,有助于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贾晓亮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由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制定统一的技术参数和执行标准,开放认证接口。所有涉及用户注册登录的互联网平台接入认证系统,统一向社会提供网络身份核验服务,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在网络账号注册、使用环节的实名认证和授权验证进行管理。
“由于网络行为具有数字化、虚拟化特征,使得网络监管目前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对此,贾晓亮呼吁,要改进网络实名认证技术,以公民身份信息为基础,在后台生成用户唯一的虚拟身份识别码,结合硬件设备特征在注册和登录环节进行实名认证和实时验证,建立用户在不同互联网平台账号的联动验证机制。“一旦发现网络用户注册、登录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出现异常,要及时通过人脸识别等检测方式进行实名认证授权,以确保安全。”贾晓亮说。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
赞(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