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可转债圈子也炸锅了,起因是一家叫岭南股份的上市公司公告称自身资金有限,无法偿付原本于8月15日到期的岭南转债的本息,大概6.5亿吧,已经实质违约了。
(给新股民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可转债,就是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和普通债券不同的是,如果上市公司没钱兑付可转债,可以让这些债券全部转换成股票,到股市上抛售,等于让股民替公司还债。a股历史上大多数可转债最后都没还钱,都转成股票抛售。)
我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的财务,账面货币资金2.47亿(根据a股惯例这笔钱未必真的有,或者真的可以使用),同时短期债务22.4亿,一年内到期债务16.6亿,确实已经流动性枯竭。
更糟糕的是,这家公司目前的股价0.93元,已经连续3天在1元以下,这种情况你们懂的,半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一旦上市公司退市,可转债的偿付也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还有一个细节,岭南股份是一家国企,由中山市国资控股。这也是很多投资者愿意富贵险中求的原因,他们坚信国有企业考虑到社会影响,不会不还公开发行的债券,哪怕公司账上没有钱,他们觉得政府也会另想办法。
结果等来等去,情况越来越不妙,还等来了证券时报头条文章《国企可转债的刚兑信仰该放下了》
图片
里面内容对投资者可谓是迎头痛批:执迷于背景、惰性思维、躺在刚兑暖房中的“怡然自得”,然后称债券违约是市场的一小步,是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
啊??
不是哥们,你这直接给我cpu干烧了,欠债还钱不是自古以来的天经地义吗,怎么现如今欠钱不还咋还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大步向前了😦
我本想去拜读一下全文,结果百度搜出来的证券时报原文链接已经打不开了,不过在社交媒体上还能搜到大量摘要截图。好吧其实我在某种程度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但他缺乏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也不适合惯性的搞丧事喜办的那一套。
回归到客观事实,可转债的投资者们确实应该重新给信用债的风险合理定价,哪怕背后借债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事实上a股历史上可转债100%兑付,从未发生过违约,并不是以前的企业信用好,都是有历史背景的:
一来以前可转债资格收紧,能发债的主体大都是优质企业。
二来以前退市机制有名无实,再烂的企业也能在a股苟活,还不起的可转债全部都转成了股票,债都让股民还了。
大概从四五年前起,可转债的发行迎来井喷,监管大开融资之门,什么狗啊猫啊都能来发债圈钱,当时我就觉得这是给未来埋雷。然后就是面额退市大幅推进,每年退市的公司从个位数上升到50家以上,很多财务稀烂的钉子户在a股赖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买了可转债惊恐的发现,他们的债务...再也不能找股民兜底了图片
真别以为国企就有刚兑金身,公有制主体里信用也是分层的,隶属中央政府的央企确实还行,省属国企就要分地方了,沿海的经济强省还算有担当,内陆的就要悠着点。至于再往下地级市的国企,就按市场化来吧,不要迷信公有制背景了。
a股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早已泥沙俱下,这个行业里相关的每一个人,券商员工、分析师、基金经理、基民、股民、投顾人员、财会人员、自媒体博主……每一个人都在承受着来自市场的报复,每个人都在付出代价。
这个时候一直依附在a股身上吸血,靠制度套利的可转债投资者们也该醒醒了,凛冬已至,看好自己的钱。
赞(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