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街的猫先生:发现一个大家不自信的底层原因
就是没有真正的自我。
需要通过别人的满意来确定自己的幸福。
这样的情况在东亚文化里真的太常见了。
个体的自我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需要通过他人的满意来确认自己的幸福,这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宿命。正如一面镜子,只有在反射出他人期待的光辉时,才被认为具有价值。在东亚文化里,这样的情况真的太常见了,它的核心思想仿佛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将人塑造成单向社会流水线里的工具,把人变得听话好用,失去了自我的锋芒。
即使在现代社会逐渐原子化的趋势下,个体的存在似乎仍然需要依附于他人的认可和环境的映射。你,没有以个人形式存在的位置,这个文化氛围把我们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只有在与其他人、周围环境的链接中,才能确立个体的存在。我们像是被编程的机器人,按照既定的程序行动,却忘记了自己也能编写程序。
在东亚的文化圈下,想要自信真是太难了。
我们被教育要谦逊,要低调,要隐藏自己的锋芒,以免显得过于突出。但这种谦逊,往往变成了自我压抑,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自我否定。
我们害怕成为焦点,害怕与众不同,害怕被评判。
我们害怕的,其实是失去他人的认可,失去那个在他人眼中定义的自我。当个体的存在需要透过与他人的关系才能确立,他就不自觉的沦为了大众的奴隶。他拥有的就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一个 “被周围的人接受的自我”。
正如在量子力学中,光子在未被观测时以波的形式存在,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一旦被观测,便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状态。在东亚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的自我也如同被观测的光子,从无限的可能性中坍缩为一个单一的、被社会预设的形象。我们被期望成为他人眼中的 “完美”,而非自己心中的 “真实”。
找回自信就要拥有 “真我”,以拥有真我为前提,反击他人的凝视,杀死假我,再建立核心。
要打破这种模式,找回真正的自我,需要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这不仅仅是一场内心的挣扎,更是一场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我们需要像萨特所说的那样,通过反抗凝视,夺回自己的主体性。这意味着要勇敢地面对那些试图将我们客体化的力量,用坚定的目光回应,宣告我们的独立和自主。
真正的自我,不是在他人的满意中找到的,而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发现的。
赞(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