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
以色列再空袭贝鲁特南郊 黎巴嫩官媒:攻势猛烈黎巴嫩官媒报导,以色列军队呼吁居民撤离真主党(Hezbollah)据点后,对首都贝鲁特(Beirut)南部及邻近郊区连续发动5次攻击,其中4次攻势「非常猛烈」。
根据黎巴嫩国营国家通讯社(National News Agency,NNA),「以色列敌军战机针对(贝鲁特)南郊发动了4次猛烈攻击,并对乔依法特(Chweifat)地区进行1次攻击。救护车已赶往现场抢救。」
法新社驻贝鲁特记者听到数起爆炸声,并目睹贝鲁特南郊冒出浓烟。报导指,以军的每次攻击后都能看到一团火球升到空中,还有照明弹在浓烟中冉冉升起。
NNA稍后表示,尽管以军正攻击贝鲁特南郊,贝鲁特唯一机场的空中交通「仍在继续进行」,还有「几架中东航空公司的飞机刚刚降落」。
中东局势
真主党称发射火箭弹 袭击以色列北部空军基地黎巴嫩真主党表示,其武装分子今天向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Haifa)附近的拉马特大卫空军基地(Ramat David Airbase)发射Fadi-1火箭弹,该基地距离黎巴嫩边界约45公里。
伊朗支持的真主党(Hezbollah)透过声明还指出,其战士在黎巴嫩南部靠近边界的地方以飞弹击中1辆以色列战车。
最近几天,以色列和真主党间的暴力冲突迅速加剧,以色列除了对黎巴嫩各地真主党据点发动猛烈空袭,地面部队也在边界地区进行突袭,即将满1年的跨境交火演变成全面战争。
这次情势升级包括本周伊朗有史以来第2次直接对以色列发射飞弹、真主党火箭弹攻击加剧,伊朗盟友也从叶门等地发动攻击。
上述事件都发生在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组织哈玛斯(Hamas)去年10月7日对以色列的突袭即将满一周年前夕。
由哈玛斯史无前例的突袭所引发的战争已在加萨走廊(Gaza Strip)持续将近1年,以色列现在将焦点转向北方,试图使因真主党火箭弹攻击而被迫逃离的数以万计以色列人重返家园。
中东局势
伊朗外长:若以色列反击 将招致「更强烈」报复伊朗外交部长阿拉奇(Abbas Araghchi)今天扬言,将对任何侵略行动做出「更强烈」的反应。本周稍早,以色列称已准备好对伊朗的飞弹攻击做出回应。
阿拉奇今天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告诉媒体记者,「针对犹太复国主义(Zionist)政权(指以色列)的任何攻击,我方的反应非常明确。」他在当地会见了叙国总统巴夏尔.阿塞德(Bashar al-Assad)等高阶官员。
阿拉奇说,「针对(以色列的)每个行动,伊朗都会做出相应、类似,甚至是更强烈的反应。」
今天稍早,巴夏尔.阿塞德办公室也表示,伊朗对以色列的飞弹攻击是「强烈回应,给了犹太复国主义实体一个教训」。
阿拉奇发布上述言论之前,1名以国军官告诉法新社,以军正「准备对伊朗前所未见的非法攻击做出回应」。
稍早在大马士革,阿拉奇也再度呼吁加萨走廊和黎巴嫩停火。
阿拉奇说,「今天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停火,特别是在黎巴嫩和加萨地区。目前已有一些相关计画和磋商,希望能够成功。」
这是阿拉奇8月上任以来首次出访。1年前,伊朗支持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玛斯」(Hamas)跨境攻击以色列并引发加萨战争;今年9月23日,以国又大幅加强对黎巴嫩政治与军事组织「真主党」(Hezbollah)的打击。
乌克兰
泽连斯基称将在德国举行的峰会上提出乌克兰取胜计划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六(10月5日)表示,他将在下周于德国举行的乌克兰防务国际峰会上提交其"取胜计划",以及"公正结束乌俄战争的明确、具体步骤"。
法新社报道,泽连斯基周六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乌克兰正为下周六(10月12日)在德国拉姆施泰因举行的乌克兰防务联络组织会议做准备。这将是50多个支持乌克兰国家首次举行各国领导人出席的峰会。据称,美国总统拜登也将出席此次会议。
泽连斯基表示,届时他将提出“关于公正结束战争明确而具体的措施”,并强调,各伙伴国的决心及对乌克兰坚定支持将"阻吓"俄罗斯的入侵。
此次会议将在美国11月总统选举前举行,对乌克兰的极为关键。一般认为,如果特朗普获胜,将可能动摇美国对乌克兰的关键支持。
乌克兰数月来一直强烈要求使用西方提供的远程导弹深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但由于担心与莫斯科的冲突升级,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拒绝乌克兰的请求。
泽连斯基在周六晚些时候的每日讲话中重申:“我们将说服我们的伙伴,单靠无人机是不够的。需要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才能更接近战争的结束。”
他还表示,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军事基地的远程无人机袭击,展示了乌克兰在具备足够武器和射程时的作战能力。
在战场上,面对数量和武器上都处于劣势的乌克兰军队,俄军在乌克兰东部取得进展。
泽连斯基呼吁实现“持久的和平与安全”,并明确指出,这只有在遵循国际法、且不涉及对乌克兰主权或领土的谈判基础上才能实现。
泽连斯基并透过官方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峰会上将提交取胜计划,以公正方式结束战争的明确具体步骤。
乌克兰尚未公布这项计划的细节,不过泽连斯基上月访问美国期间,已向美国总统拜登及角逐美国下届总统两名候选人哈里斯及特朗普简报了这项计划。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该计划包含"一些具有成效的措施",美方将就此与乌克兰交换意见。
然而"华尔街日报"引述美国官员报导,这项计划只是重新包装乌克兰请求交付更多武器及解除远程导弹使用限制,计划"缺乏全面战略"。
乌克兰
基辅指控俄军在俄乌战争中处决了93名乌军战俘 乌克兰一名负责调查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后犯下的战争罪行的执法官员表示,乌克兰已经记录了有关93名乌克兰战俘遭处决的证据。
这个最新的统计数字是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战争罪行调查部门负责人尤里·别罗索夫(Yuriy Belousov)星期五(10月4日)在一场实况电视谈话中提供的。
“现在我们掌握了我们93名战俘在战场上被处死的信息,”别罗索夫在乌克兰Yedyniy Novyny电视联播节目中指出。
别罗索夫指出,处决战俘的事件大约有80%发生在今年,但是相关的数字自去年11月起就开始增多,因为“从那时起俄国士兵对我们战俘的态度发生了严重的恶化”。
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10月1日宣布对被其称为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以来俄军对乌克兰战俘“最大规模的处决”一事启动一项调查。
根据总检察长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俄军最近在顿涅茨克州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区尼古拉耶夫卡(Mykolayivka)村和苏克里(Sukhiy)村附近杀害了16名乌克兰战俘。
多个电报频道上流传的视频似乎显示,刚刚被俄军俘虏的乌克兰士兵从一片树林中走出。
在战俘们拍成一排之后,俄军似乎向他们开火。视频然后又显示,俄军走到中枪但没有死亡的乌克兰战俘身旁,用机关枪对他们近距离补枪。
俄罗斯
俄罗斯称在乌东基辅重要后勤枢纽附近新占一村庄 俄罗斯周六宣称在乌东顿涅茨克地区的乌军后勤枢纽城镇波克罗夫斯克镇(Pokrovsk)附近新夺取了一个村庄。俄罗斯军队数周来一直逐步逼近该后勤枢纽镇。
法新社10 月 5 日莫斯科消息,俄国防部在其每日报告中称:“由于采取了积极果断的行动,俄罗斯南方集团军各部队解放了杰拉诺·沃托罗 (Jelannoe Vtoroe)村,该村乌克兰语为杰兰内·杜古埃 (Jélanné Drugué),位于俄军 9 月底占领的乌克拉因斯克(Oukraïnsk)镇东南部。
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前线这一地段,俄军正威胁着波克罗夫斯克镇,这座曾经拥有 60,000 人口、现已荒废的城镇是乌克兰军队的重要后勤枢纽,也是乌克兰的主要煤矿所在地。
在乌克兰东部的俄占领土上,据戈尔利夫卡(Gorlivka)镇镇长伊万·普里霍德科(Ivan Prikhodko) 称,周六有 11 人在乌克兰对该镇的炮击和无人机袭击中受伤。
另据俄罗斯边境沃罗涅日(Voronej)州州长亚历山大-古谢夫(Alexander Gusev)在 Telegram 上说,一名平民也在乌克兰无人机对该州的袭击中受伤。
美国
回应飞弹袭击 川普:以色列应攻击伊朗核子设施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今天说,他认为以色列应该攻击伊朗的核子设施,以回应伊朗最近的飞弹袭击。
前美国总统川普参加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活动时,提到本周稍早有记者问总统拜登有关以色列可能攻击伊朗核子设施的问题。
川普在费耶特维尔市(Fayetteville)一座美军主要基地附近的市民大会式活动上说:「他们问他,你对伊朗有什么看法,你会攻打伊朗吗?结果他说,『只要他们不攻打核子设施就好』。但这是你会想要攻打的目标,对吧?」
拜登本月2日被问到是否会支持打击伊朗核子设施时告诉媒体:「答案是不。」他还说,他反对为了回应伊朗日前朝以色列发射近200枚飞弹而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这类攻击。他说,「我们将与以色列讨论他们将采取什么行动」,所有七大工业国集团(G7)成员国都同意以色列「有权回应,但应该按比例做出回应」。
川普今天回应参与者提问时说:「我觉得他这题答错了。这不是你应该攻击的目标吗?我的意思是,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核子武器。」
川普又说:「当他们问他那个问题时,答案应该是先攻打核子设施,之后再担心其余的事情。」
「如果他们会这么做,那就会这么做。但我们最后总会知道他们的计画是什么。」
川普与代表民z党竞选总统的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选战陷入白热化,他很少谈到中东最近升高的紧张情势,但他本周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要求拜登与贺锦丽为中东危机负责。
美国
拜登突现身白宫简报室 呼吁以色列勿袭击伊朗油田法新社报导,拜登首度无预警现身白宫简报室,他还说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决定下一步时,“应记得”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
拜登昨天表示,华府正在与以色列讨论以方空袭伊朗石油设施的可能性。油价应声涨约5%。
记者今天问到拜登昨天的说法时,拜登表示:“如果我是他们,我会考虑除了袭击油田之外的其他选择。”
拜登还说,以方“尚未确定他们将如何行动”,以报复伊朗1日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弹道导弹攻击。
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将在11月5日大选代表民z党迎战共和党籍前总统川普,油价长期走扬恐会大伤她的选情,因为生活成本是选民关注的一大议题。
拜登未事先宣布他会现身这个著名的简报室讲台上,记者对他出席感到惊讶。他先前在总统任内近4年期间,从未在这里发表谈话。
拜登准备卸任之际时局紧绷,中东紧张情势一触即发,他在国内也因为近日飓风袭击美国东南部的处理方式面临政治批评声浪。
美国
川普重返暗杀现场造势!马斯克:这场选举必须胜利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5日重回宾州巴特勒举行集会,他7月时才在这里险些遭到暗杀。这次他不仅实现回到这里来的诺言,还邀请科技巨头、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上台发表讲;这场集会吸引了广大民众的关注,马斯克的亮相更是令现场气氛高涨。
马斯克开场时说,「能够来到这里真是莫大的荣幸」,接着他表示,「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现。我们曾经有一位总统连楼梯都爬不上去,还有一位总统在遭遇枪击后依然挥拳庆祝……所以,大家希望谁来代表美国呢?」
马斯克指出,2024年的总统选举将会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举」。他不仅如此强调这次选举的重要性,还当着川普的面高度赞扬了这位前总统的坚毅精神。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在危机中展现的,」马斯克再次强调,并称赞川普在枪击事件后依然「挥拳庆祝」。他补充道,「川普总统必须胜选,才能捍卫宪法,才能维护美国的民z。这是一场必须胜选的选举。」
美国
英媒:若特朗普当选,沙特可能与以色列建交10月4日,英国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如果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沙特可能会同意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
路透社消息人士称,如果由特朗普斡旋,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可能会支持与以色列达成协议。路透社报道称,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一直与沙特王储就这一问题保持联系。
该消息人士认为,即使民z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美国大选中获胜,沙特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也将实现,只不过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9月18日曾明确表示,“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我们确信,没有一个(巴勒斯坦国),沙特不会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
法国
马克龙要求停止向以色列输送用以加沙战争的武器激怒内塔尼亚胡法国周六多个城市爆发“与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团结一道”的示威大游行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应停止向以色列输送用以在加沙作战的武器。马克龙的表态激怒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马克龙还强调,”不能让黎巴嫩成为新的加沙”。
马克龙在法国电台为“法语国家峰会”开辟的特别节目中表示:“我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停止向以色列运送在加沙作战的武器。”他补充说,“法国不提供武器”。
美国总统拜登除了在 5 月暂停向以色列运送炸弹之外,迄今为止一直拒绝动用限制向以色列出口武器的手段。
马克龙在巴黎法语国家峰会闭幕式上说:"我不认为那些向他们提供武器的人可以每天呼吁停火并继续向他们提供武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迅速指责法国总统和其他西方人士要求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的呼吁“可耻”。他称,"在以色列与伊朗领导的野蛮势力斗争之际,所有文明国家都应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
阿根廷
阿根廷再宣称也要收回马岛 英国:情况不一样英国日前决定放弃查戈斯群岛主权,将其主权移交给毛里求斯,这一消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同英国在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问题上有主权之争的阿根廷表示,该国也将收回马岛。
阿根廷外长蒙迪诺(Diana Mondino)10月3日在社交媒体X上写道:“今天,英国和毛里求斯之间的长期争端终于告一段落,毛里求斯人成功夺回了查戈斯群岛。这一里程碑意味着英国在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的终结。我们欢迎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这一步,欢迎(英国)结束过时的做法。”
她还说:“按照我们已经采取的途径,以具体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言辞,我们将恢复对我们马岛的全部主权。”
她还强调,马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阿根廷人的。
与此同时,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10月3日早些时候,为了缓解马岛上的居民的恐惧,英国任命的该岛总督艾利森·布莱克(Alison Blake)给岛上居民发信息说,这两片领土的法律和历史背景“非常不同”。
她还说,英国对福克兰群岛的承诺坚定不移,不会削弱。“英国政府仍然致力于捍卫福克兰群岛居民的自决权,英国捍卫英国主权的坚定承诺没有减弱。”
据路透社10月3日报道,英国和毛里求斯政府当天就查戈斯群岛主权问题达成一项协议,英国同意放弃查戈斯群岛主权并移交给毛里求斯,但将保留英国和美国在该群岛主岛迪戈加西亚岛上的军事基地。预计这项协议将为查戈斯群岛居民返回家园铺平道路。
这项协议将解决英国和毛里求斯之间持续数十年的领土争端,被毛里求斯政府视为完成“去殖民化”的重要一步。
赞(70)